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甜酸日夜病床前
 
发表时间:2005-06-04 15:58:10  来源:惠州日报
 
    引 言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就是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配合护士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有时,他们还要送病人去抽血、拍片子,做各项检查。他们就是时下人们所称的“护工”。

  目前在我市各医院从事护理病人工作的护工有上千人,仅市中心人民医院就有两三百人。护工的产生,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和服务,同时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病人的家属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病人。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护工,听听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李小英(42岁,女,四川成都人,做护工9年多)
    把病人服侍好了,病人及其家属会尊重我们
 
    我是1993年来惠州的,那时30岁,在工厂打工。那时工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差,经常加班加点,平均下来一天有时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那段时间我身体不是很好,于是我想回家种田算了。后来,一位老乡介绍我到医院做护工,我想像我这样没多少文化又这般年纪的人,想再去找其他工作还真不容易,于是就加入了这行,没想到这一干就是9年多。

    做护工无非就是给病人喂饭、喂药、洗澡、服侍他们大小便等,有时候,我能同时照顾两三个病人。碰到重症病人就比较辛苦,除了正常的活外,还要送他们去抽血、拍片子,做各项检查。很多病人家属之所以请我们做护工,就是因为他们抽不出时间来照顾病人。在做护工期间,我还学会了给病人打针、测体温、量血压。有些病人病情稍微稳定后,考虑到继续住院花费多,就回家边吃药边疗养。其中有的人就干脆把我请回家去做家庭护工。

    多年来,凡是我照顾过的病人,他们的家属都很尊重我。可能是我比较善解人意,人也勤快吧。我知道病人一般心情都不好,就想方设法使他们开心,让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病痛。多年来,有10多个病人去世后是我给他们净身、穿寿衣的。刚开始还真有点怕,不过我在心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感觉就好多了。

    2002至2003年,我先后照顾了一对住院的老年夫妇,他们去世后也是我给他们穿寿衣。头一年是老太婆生病住院,在医院1个多月的时间,我每天给她洗澡抹身子,到老人家去世时身子都很干净。她把我当作女儿看待,断气前抓住我的手不放,我就对她说:“阿姨,你松开手,我给你抹身子、穿新衣服吧。”说来真奇怪,她真的把手慢慢松开了。这对老年夫妇的女儿很感激我,叫我和丈夫、儿子到她家住,帮她料理家务,给的工资也不低。但我觉得她家没多少事做,而我这人又闲不住,就没有去。现在逢年过节老人的女儿都会带上很多礼物来看我们,去年还给我儿子找了份工作。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照顾好了病人,病人家属也会感激我们、尊重我们。
 
 
林 生(29岁,男,广东河源人,做护工3个多月)
    看到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我心里很快乐
 
    我老家比较穷,耕地又很少,家里只有1亩多水田种稻谷,所以多年来一家人靠砍柴卖来维持生活。很多初次见面的人问我有没有40岁,其实我30岁还不到,艰苦的日子催人老啊!经一位在医院做护工的老乡介绍,我就出来干这行了。

    来了不久,我已照顾过10多个病人,他们都是几天时间就康复出院。上个星期照顾一个得前列腺肥大症的退休老干部,时间也才8天。说实在的,我是真心希望我照顾的病人都能早日康复出院,虽然他们出院了往往意味着我又要去重新找事做,但是看到他们被疾病折磨得很痛苦,我心里总是很难受。看着他们在我的帮助下一个个康复出院,我心里很快乐!

    我这人不太会说话,但我明白既然人家出钱请了自己,就要踏踏实实做事,把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上星期我照顾的那位老干部,他之前也请了个护工,但是那个人就会耍嘴皮,却懒得动手干活。这位大伯小便次数较多,而且人也很高大,但我每次都小心扶着他上厕所。现在天气热,病人很容易长褥疮,我就每天帮他用热水洗澡。因为路程远,他家属每次送来的饭菜都有点凉了,我就用开水温热后再给他吃。老人晚上比较迟睡觉,我就耐心陪他聊天,听他讲故事。这位大伯人也挺好,他看我人朴实,生活也比较苦,就多次劝我吃人家探望他时送来的水果,还拿钱让我去吃早餐。劝了几次,我只好吃了一些水果,但钱我是一分都没要,因为我觉得照顾好他是我的职责。他出院时还拉着我的手说,不知以后生病时还能不能再请到我,我就对他说你以后最好不要来医院这个地方了,你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来了几个月,一直没断过活,所以也没有在外面租房子住,晚上就在病床旁边放一张休闲椅当作床,这样每月至少可以省下100多元房租。我有两个小孩,大的2岁,小的才几个月大,都在老家,我很想念他们,经常在晚上梦见他们。我打算6月份无论如何也要抽出几天时间回去看看他们,给他们买点玩具。与我以前上山砍柴相比,做护工真是轻松多了,所以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会尽力做好它。
 
 
黄永中(48岁,男,湖南常德人,做护工11年)
    做护工那么多年,学到了不少护理知识
 
    我是1990年来惠州的,刚来的时候是在建筑工地做泥水工,后来朋友介绍我到医院做护工。我比较爱干净,最见不得脏。记得头一回是照顾一个中风病人。他的病情很严重,不能活动,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每次将便盆从他身下取出来时,我就想作呕。经过很长时间我才适应护工工作。

  护工工作相对稳定,每个月七八百块钱的工钱也不用担心拿不到,我干脆把在老家种田的老婆也叫了来一起做护工。我们现在在市区南坛租了一间小房子住。

    在这里做护工那么多年,也学到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为病人看医嘱,给病人量体温和血压,给病人按摩等。时间长了,住院部的医生、护士差不多都认识我,有病人要找护工,他们就会告诉我,所以这么多年很少没活干的时候。不过,当护工没有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晚上一般要到11点钟以后才能躺下休息。通常是在病床旁边放一张小躺椅,半靠半躺将就对付。夜里要经常起床为病人翻身、倒大小便,早上5点多钟又得起床,收好自己的“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如果碰到病人病情不稳定,一个晚上没有合眼也是常有的事。做护工真的很辛苦,我现在就想好好睡上一觉。不过很多病人亲属对我们态度都不错,病人康复出院后还一个劲地感谢我们,让我们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本报记者何万明 黄秀霞 通讯员李金凤提供
 
 
记者手记
 
护工应有“婆家”
 
    据了解,我市的护工大多是外来民工,基本上没有专业护理知识,文化素质也不高。目前,他们无非通过三种渠道找活干:一是由病人家属直接雇请;二是医院不同科室根据需要自行聘请;三是市内劳动中介公司介绍。最多的还是由病人家属直接雇请。护工一般不属于医院编制,因此不受医院管理,他们的报酬是患者家属给的。他们大多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养老保险,工作地点和时间也不固定,缺乏相关制度的保护。

    如今,请护工的人越来越多,做护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人多了而又没有规范管理,就出现混乱。在我市个别医院的护工就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而且帮派之间为了争抢病人还经常发生摩擦,给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影响。据了解,我市已经出现了比较正规的护工中介,有的还成立了护工公司。护工公司把护工集中起来,给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劳保、社保等。经过专业训练后,以公司名义向社会推出,护工公司与用人方形成合同关系,管理由护工公司来完成,护工与用人方发生矛盾时由护工公司来协调。这对保障双方的利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护工队伍有了“婆家”,才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规范,于护工、病人、医院都有好处。
 
 
各方声音
 
护工队伍须规范管理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护工队伍由谁管理、合法权益该怎么维护,作为劳动保障部门,我们建议如下:

    一是制度上(上升到法律法规还为时尚早)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护工管理暂行规定。

    二是社会上有识之士承担用人单位的责任,成立护工公司或陪护中心,实行社会化管理。病人需要护工时,通过医院或病人自己联系,并签订规范性、格式化、简单的协议书。病人向公司支付护工费,公司支付护工工资,给予福利待遇。让护工穿统一的工作服,使用统一上岗证,并安排护工休息室等。护工队伍有了公司管理,双方形成劳动关系,其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
 
 
雇主要善待护工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护工这个行业不是人人都干得来,做护工需要极大的勇气、耐心和爱心。他们工作的对象往往心情不太舒畅,这就要护工坦然面对病人的冷漠甚至“刁难”,充满爱心地去爱这些病人,让病人们能接受他们。另外他们照顾的病人往往生活不能自理,这就要护工不怕苦不怕脏,帮病人端屎端尿、洗澡擦身等。若是病人不幸撒手人寰,护工还要帮他们洗净身子穿寿衣,这需要莫大的勇气。所以我认为做护工真的挺不容易,雇主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他们的劳动,善待他们。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