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不久前,我按照医疗防疫部门事前的约定,带孩子到市某预防接种单位打乙脑预防针。在排队交费时已经按收费规定准备好了28元,但到交费时服务人员却说要收150元,说要先打一种叫Hib的针,对你小孩有好处。许多家长对医院的收费持怀疑态度,为何事先没接到要加种疫苗的通知?为什么计划内的疫苗不按约定接种?请报社记者对此现象进行调查。
阳小姐
为了弄清阳小姐信中所说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过阳小姐带孩子接种疫苗的某预防接种的医疗单位,还查阅了省卫生厅[1999]43号《关于切实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并采访了几位小孩家长。发现阳小姐反映的问题是有关部门事前宣传不够造成的,负责预防接种的医院不存在乱收费问题。
说明解释不到位,导致家长误会
据了解,阳小姐的孩子当时满10个月,按计划免疫的时间约定,那天是接种乙脑疫苗的日子。乙脑疫苗是计划内要接种的项目,而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属于计划外的接种项目。为何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改变接种内容?据院方的解释说,主要是工作的疏忽,没有将两种疫苗接种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换,又没有向家长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只是简单地说这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前后调换没有问题,并不会影响到疫苗的效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士就此说,看来主要在于该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安排好计划外疫苗接种和计划内疫苗接种的时间,对于计划外疫苗接种的意义和常识、计划内接种的时间变动解释不到位,是家长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计划外免疫疫苗属自愿自费选择接种,由此看来,作为预防接种的医疗单位,事前没有向这部分人群宣传和推介计划外免疫接种的内容,使一些家长有疑问。服务人员没有讲明Hib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什么人可以打,疫苗的接种怎么安排及收费规定等,而是趁预约上门接种计划内疫苗的时候,变相硬性地收费接种。而且当家长询问其中缘由和收费问题时仍不加以详细说明,致使部分人糊涂接受,确实未能尽到宣传推荐责任,也无法体现出人们选择接种的自愿原则。
收费规定已上墙公布
为了证实预防接种的医疗单位是否按规收费,记者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某预防接种的医疗单位进行查看,见到关于预防接种的各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依据都作了上墙公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士说,这在市区的各个接种门诊已经实行了多年,收费是透明的。其中Hib疫苗费用是147元,加上3元的一次性接种器具和服务费用,总共收费是150元。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来接受服务的人都没有认真查看这些信息的习惯,有了疑问多是向窗口服务人员询问。假如窗口服务人员不够耐心或不够负责任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解释不清,宣传不到位的情况,还容易出现误导。看来假如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即便这些疫苗是安全可靠,造福人群的,但由于宣传推介不足,解释不清,必然影响到人群的接受,也就影响了其正常的推广使用。
家长希望预防接种等常识加强普及
小孩家长刘小姐说,现在大多是一个孩子,家长是愿意为孩子免疫接种掏钱的,关键是对于疾病的预防接种等常识普及不够,对计划外接种内容了解也有限,认为免疫接种的医疗单位有必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以便取得社会的配合。
某预防接种的医疗单位在接受记者调查核实后表示,今后我们要完善接种门诊的内涵管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对每位有疑问的家长都做出详细的解释,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满意,以积极的改进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群众如需要了解与预防免疫有关的问题,可拨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投诉电话:2126973。
本报记者 任晶晶
相关链接
计划内免疫和收钱免疫有哪些?
一、计划内免费强制性接种疫苗:按《广东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俗称“计划内”)规定所包含的免费疫苗和针次有:卡介苗1针;脊灰糖丸4粒(加每年12月、1月二轮强化免疫每位4岁以下儿童加服2粒);百白破 (含白破) 5针;麻疹疫苗2针;乙肝疫苗3针;乙脑3针,7岁以下儿童共需完成20次等6种。
二、自费自愿接种的疫苗:按《广东省扩大免疫服务推荐免疫程序》(试行)方案,这些疫苗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伤寒疫苗、狂犬疫苗和轮状病毒口服活疫苗和虽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仍须收费的风疹、甲肝疫苗共1个品种。 (竞 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