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打造惠州特色农业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表时间:2005-06-01 10:12:22  来源:
 
发挥资源优势 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
市农业局 刘仕启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惠州梅菜、甜玉米、马铃薯、荔枝、龙门年桔、韭黄六大特色农业。

    我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气候、土地、劳力及区位等资源优势;一批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逐年提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比较效益显著;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和前景广阔的市场;悠久的种植历史,产区农民形成了种植习惯,基本掌握了一整套较成熟的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加快发展我市特色农产品,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组建特色农业行业协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在提高六大特色农作物种植水平的同时,从扶持现有的龙头企业入手,积极培育、催生和壮大各种体制的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外资或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组建集团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工、销售能力,采取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朝“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组建和扶持特色农业行业协会,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协调好六大产业自身发展的最好方式。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科技进步是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做好特色农业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推广工作,提高种子质量,提高良种覆盖率。抓紧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特色农业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促进特色农产品走入国际市场,推动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流通队伍。

    加快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批发市场,实现产地批发市场和中心批发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相结合、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发展各种营销流通中介组织,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各种流通组织为渠道、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拓宽销售渠道,解决“瓶颈”问题。

    ——提高加工能力,打造惠州品牌。

    大力发展特色作物的贮藏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同时通过精深加工来创惠州品牌、名牌,做好产品的“名片”。整合惠州特色农业资源,认真做好梅菜原产地专用标识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大品牌,努力提高我市六大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响惠州特色农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做好六大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经贸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推介六大特色农产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组织生产、加工企业走出去,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特色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用科技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市农业局 赖建辉
 
    依靠科技的进步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法宝之一。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科学管理的主要特征,更是农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提高质量,进入大流通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应抓紧制订出我市特色农业生产的综合标准,指导农民生产。其次,要设立标准化示范区,点面结合,示范推广。同时要加强对农民标准化生产的培训,提高其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积极组织农业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名牌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

    实施产业化经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目前我市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4家,龙头企业培育对象11家,但在规模实力、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带动能力上不强,因此,要以发展工业企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企业,必须尽快培育壮大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名牌产品,形成支柱产业。

    实施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强筋壮骨。一要抓好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二要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入户”工程与科技下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农民增收。三是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创办科技创新中心,提高科技转化率。
 
搞活特色农产品流通
市农业局 黄海万

    从总体来看,要促进我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搞活特色农产品流通来保驾护航。主要是强龙头、增订单、办协会、壮队伍、抓标准、树名牌、扩市场、上效益。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不但要重视农业生产,更要注重市场经济下农产品的销售,多关注多研究农产品的出路。工作方式要转到不仅抓生产,更要引导、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搞活农产品流通。

    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继续扶持现有的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积极发掘和催生各种体制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龙头企业的新亮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未产先订,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减少风险。

    全面启动品牌战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的竞争。大力发展我市特色农业的贮藏加工业,如开发干型或半干型荔枝酒和即食梅菜及玉米罐头等。通过精深加工和精美包装来创惠州品牌和名牌,进而以牌造势,有优有势;以牌引商,商机无限;以牌占市,使消费者乐于消费、忠诚消费。

    建立好特色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加强农业流通信息网络建设,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实现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相结合。抓好农产品销售方式的组织创新,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和配送中心,支持鲜活农产品营销流通。
 
积极引进培育新品种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钟元和

    特色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包括引进、培育中心和网络建设两个部分。一是建设引进、培育中心。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更新科研手段,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套能引导、带动和促进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新的科研管理机制。培养和引进人才,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完善科研试验基础建设,改善科研试验环境,拓宽科研试验领域,提高科研试验的实施能力。二是建设特色新品种的示范、试验、推广网络。把网络建设成为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成为各类新品种、新技术的天然“孵化场”和“转化器”,在研究试验和生产之间,建立起紧密相连的桥梁。
 
农业产业化要顾及农户利益
市农业局 邱万光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农业龙头企业要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但同时要顾及农户利益。从根本上讲,企业与农户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发展需要稳定、及时、符合标准要求的农产品原料,农户需要稳定、通畅、价格公道的产品销售,这是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客观基础。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让企业获得经营利润,同时也让农户取得利益,实现双赢。企业可以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稳定与农民的产销关系,在这个机制中企业占有主导地位,因此,企业要主动给农民以优惠,真正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观潭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又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通过合作社形成新的联结机制,实行产、加、销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促进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和果农达到合作发展、共同富裕,实现“双赢”,调动广大农户种果积极性。
 
整合资源 打响龙门年桔品牌
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周祺

    龙门年桔作为惠州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发展较快,但是也存在问题,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加强苗木管理,杜绝劣质种苗流入市场。选育无核年桔品种,培育无病毒的苗木。二要实施龙门年桔标准化生产规程,以标准化推动产业化。龙门年桔生产技术措施参差不齐,离产业化生产还有一定距离,急需实施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整个生产规程。三要大力抓好龙门年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龙门年桔质量,确保质量安全。四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龙门年桔的知名度。五要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特色农产品提供专门的交易场所。建立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方面可减少流通环节,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另一方面还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辐射带动农特产品的发展。
 
加强荔枝品牌包装
博罗县水果生产办公室 钟梅岳

    大方得体的包装,是商品的“金色”名片,能有效地帮助商品自我推介。我们对荔枝品牌的包装,要根据市场的反应以及消费者的喜爱,修改“罗浮山”牌荔枝包装箱,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荔枝包装箱,不断推介“罗浮山”品牌宣传。在包装方面,要打造惠州特色,可利用名山、名水、名人宣传惠州荔枝品牌,惠州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罗浮山、南昆山、大亚湾、巽寮湾风景优美,闻名中外。可抓住这些名山名水绿色环保的特点,推介绿色环保的品牌荔枝。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寓居惠州,其中宋代诗人苏东坡品尝博罗荔枝后,留下了“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这就是我们惠州荔枝的很好卖点。
 
加快甜玉米“三大体系”建设
博罗县农业局 黄茂良

    开发博罗甜玉米品牌,调动流通大户的积极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扮演的服务角色,加快“三大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导农户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甜玉米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快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力争几年内安全检测站覆盖率达100%;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流通队伍。
 
马铃薯产业抓好布局与科技
惠东县多祝镇委 陈 洪

    惠州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要抓住两大关键环节。

    科学布局,按照专用型品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统一规划,区域开发,合理安排。如冬季气候稳定,灾害性天气极少,农民栽培管理水平较高的南部沿海,可重点发展质优价高且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在元旦前后容易出现冷害的中部地区,应选用耐寒性较强、早熟的品种,而对于一些新推广区,宜选用适应性较强,产量、销路均较稳定品种。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一要加快专用型品种的引进筛选。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用途要求,引进并筛选出适合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用途,尤其是各种适合深加工的专用型优良新品种。二要加强高效低成本栽培技术研究。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从品种选择、播种、施肥、培土、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研究主要推广品种的配套高效低成本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优质的优势特征。
 
注重行业协会作用
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 薛子光

    惠州要把梅菜品牌做大做强,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很重要。

    行业协会是整合行业资源,使品牌、科技成果、信息、市场在行业中利益共享,负责制订指导、生产、加工、经营行业规范,监督会员严格执行惠州梅菜标准,让执行标准的会员享受到品牌所带来的利益。惠州梅菜协会要充分发挥其在生产、加工、销售中,严格按国际通行的HACCP规范执行的作用,充分将惠州梅菜打造成“安全、营养、卫生、方便消费”的全新品牌形象,并以惠州梅菜的品牌效应带动惠州的农产品从田头配送到泛珠三角市场,促使惠州农业效益得到整体的提升。
 
抓好石湾韭黄特色产业
博罗县石湾镇委 莫建文
 
    积极引进推广良种良法。韭黄种植区在示范区建设前种植的是传统的韭菜品种,产量低,品质差,产品销售难,面积难以扩大。因此,要突破韭菜良种繁育技术上的传统分株繁殖办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在保持品种优良特性情况下,每年快速繁育韭黄种苗10万株。

    注册“黄西韭黄”商标,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韭黄生产技术规程”,并正式向农业部申请注册“中国韭黄之乡”。改进韭黄过去的粗包装,选用无公害标志的新包装,致力打造优质品牌,努力提升产品知名度,使石湾镇真正成为“中国韭黄之乡”。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