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一些小区的市民反映说他们经常收不到邮件。记者为此走访了市邮政局、市房产物业管理办公室,还采访了一些小区住户,原来问题多出在市区一些小区至今还未“通邮”。
市区有68个小区或单位未办理通邮手续
按国家《邮政法》规定,邮政部门对邮件的投递范围达到通邮区域的收件人住所的建筑物首层的第一单元或小区的大门为止。不论是单体楼宇还是住宅小区,在建成入住后必须向当地邮政局申请办理通邮手续,成为通邮区域,才可享受到通邮服务。但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区尚未实现通邮的小区或单位有68个,这类小区住户或单位的邮件就只能到达当地的邮政部门而无法送到户。挂号信、汇款、包裹之类属于必须由收件人签收的给据邮件,因通知单在邮政部门滞存超过了日期还无人签收,邮件就会被退回原址。
保安拒收,邮路“断头”
在市区麦地的××苑小区,住户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入住,但一直没去办理通邮,小区的保安也一直拒不接收住户的邮件,该小区还不设住户邮箱,邮递员也没办法直接投递,如升平苑、三环装饰城、惠州火车站职工住宅区等。有工作单位的住户还好办,让寄件方把邮件寄往自己单位,苦就苦了没有固定单位的一般居民和退休老人,收不到邮件或邮件丢失的多半是这类居民。
邮箱受损,门牌号混乱
据记者了解,从2000年以来,省、市邮政部门投入巨资,分期分批在我市市区的一些小区或单位设置了统一的邮政信报箱群,免费提供钥匙给小区用户。但至今还有一些信报箱群的钥匙还在管理部门的抽屉里睡大觉,由于小区管理不善等原因,信报箱群的受损问题严重。该项措施的推广受挫。
由开发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为住户设置邮箱是对邮政信报箱群普及不足的有力补充,但也存在设施不够规范、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妨碍了邮件的投送。记者见到在一些小区中,邮箱的设置不统一,有的单元有,有的单元没有,有的只为住户设置电费单投送箱等,邮件放不进去,如河南岸斑璋湖惠美小区、白泥路金岸花园、演达一路石湖苑等。还有的将信报箱设在楼道的防盗门内或二层以上,使邮件无法投递。由于一些给据邮件不好保管,一般在3天内仍无人来拿,就得退回给邮政局。
门牌号混乱也是一个问题。据了解,市区的水东东路至菜园墩有一段邮路,各家的门牌有3套门牌号(自编的、地名办定的、居委会定的)。类似地名、门牌号不统一不规范问题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给邮递员的投送造成误导。还有的小区从治安管理出发,拒绝邮递员的车辆直接进入小区,其邮件只好集中交给小区的值班室或是保安室,由小区负责处理。假如小区拒收,邮政部门只好“望区兴叹”。
应将邮政投递终端设施尽快纳入楼宇建设规划
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解决好市民居住点的通邮问题、保障市民合法的通邮权利成为邮政局和社区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应将邮政投递终端设施(包括信报箱、收发室)尽快纳入楼宇建设规划范畴,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新建、改建、扩建城镇住宅小区、商业小区时,由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把用户信报箱等邮政投递终端设施纳入统筹配套范围,视作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其制作及安装费用列入工程建设总预算,由产权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目前政府正在协调这项工作。市民在选择购房时,除了要考察楼盘是否通水、通电、通电视外,还应事先了解其是否通邮。
通邮,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在现有的情况下完善小区邮政投递终端设施,邮政部门、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共同搞好邮件收发是当务之急。建议各个单位和小区作一次自查,还没申请办理通邮手续的应尽快办理,信报箱没有完善的应尽快完善。建议邮政部门应主动与各个单位或小区协调好邮件交接的问题,对可能直接投送邮件的小区或楼宇,双方应为用户着想,尽早开通邮路,而不是相关方互相推诿责任而牺牲用户利益,以便使邮件能顺利投送。作为住户,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发现自己小区邮政投递终端不完善而小区管理人员拒不肯为住户提供接收和收发邮件服务的,应向小区管理部门提出要求,维护自己通邮的合法权利。
本报记者 任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