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和而不同”乃善政之必须
 
发表时间:2005-05-18 08:38:40  来源:惠州日报
 
    “和而不同”,谓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史伯在《国语·郑语》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概念;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标准。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道德境界,还是行为操守、价值标准,“和而不同”对于今天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善政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或调整,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建设项目的上马,如能通过咨询会、听证会,经过专家论证、人大常委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或是在媒体、公共场所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尤其是听取不同意见,将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和而不同”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行性,防止决策的重大失误,降低决策成本和社会成本。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导,无论在经济领域或是社会事业范畴,并非无所不能、通晓一切、考虑周全、百密不漏。“和而不同”可以起到互补互济、博采众长的整体效应。同时,对公共事业的决策能广泛听取意见,意味着让广大社会成员参与了决策,这是公民权益实现的重要表现,也是为今后使决策获得最大限度的落实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孔子曾说过,古时天子,只要有7个敢于直言诤谏的大臣,就不会失掉天下;诸侯有5个这样的大臣,就不会亡国;大夫有3个这样的大臣,就不会破家;士人有肯直言诤谏的朋友,就不会丧失荣誉。古代有识之士尚能把纳诤谏之言,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对于今天的执政党来说,更应把善于吸取不同意见作为“代表人民利益,行使国家权力”之必须。

    现在有个别领导干部,或自以为是,无所不懂,喜欢一锤定音;或缺乏气度,闻过则怒,容不得相左意见;或求全责备,视群众为阿斗,对下属意见不屑一顾;或顺我者亲,听话就是德,如意便是才。凡听不进批评的人,必定是嗜好别人给他唱赞歌之人。于是,奉承之语、附和之声不绝于耳。看表面同声一气、高度统一,实则偏听偏信、闭目塞听,变成孤家寡人。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独断专行,而不善于启发人们的批评讨论,不善于运用民主作风……别人提不得不同意见,提了就不高兴。只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至理名言,掷地有声。对于执政党,一种声音并非正常,鸦雀无声不是好事。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全局的眼光,才能居高望远,视野开阔,与时俱进;要有宽广的胸襟,才能虚怀若谷。只有具备以上素质,才能真正营造一个畅所欲言、“和而不同”的环境,从而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善政能力。

    过去,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真理而献身,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襟怀坦白,无私无畏,为了真理而进言献策。然而,能真正做到不盲从、苟同,敢于犯颜直谏的人太少。有些人或是惧怕报复而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压抑个性,变得乖巧;或是不思进取而甘于平庸,失去率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是投机取巧而察言观色,揣摩心理,投其所好,刻意奉迎。“和而不同”把从不提独立见解,只会随声附和的人称为小人。讲实话,讲真话,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起码要求。虽然讲真话有时可能会得罪某些领导,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却对得起党的事业,对得起广大人民,对得起天地良心。只有求真务实,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才能形成活力迸发、心情舒畅、相成相济、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才能使决策更准确,计划更周密,措施更得当,从而提高我们的行政效能、执政能力和善政水平。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