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我孩子在市区某小学读三年级,他放学时经常在学校附近小店购买一些小食品吃。我曾认真检查过他吃的小食品,发现这些小食品包装非常粗糙,没有生产日期、厂址等。听儿子说,他们同学都很喜欢购买这些小食品吃。但我对这些小食品的卫生质量很怀疑,希望你们调查一下。 李小武
调查附记
小学周边小店大多关心销量而不重视小食品卫生质量
接到李先生的来信后,记者于4月12日到市区某小学门口想看个究竟。当时放学的铃声响了,学生蜂拥而出。很快,学校周边的小店挤满了小学生,他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各类小食品(见右图 小笛摄)。店主积极向学生推荐各类小食品。不一会,学生们拿着购买到的小食品,边走边吃,还互相“交流”小食品的味道。看来这学校门前的小店是专门做学生生意的。
记者询问一位拿着外包装上写着“唐僧肉”麻辣小食品的小学生:“这些麻辣小食品味道如何?”小学生说,味道不错,只要五角钱一包。他把妈妈给他吃早餐的钱省下部分来购买这些麻辣小食品。
一间小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很多学生都喜欢购买小食品吃,时下一些麻辣小食品、膨化食品成了学生喜爱的食品,他每天可以销售几十包。小店的店主大多见哪样好销便进哪样小食品,至于小食品的卫生质量好坏,他们不清楚。一位店主说:“反正这些小食品是从批发部门批发来的,我认为好销就多进。”
包装上写着外地生产其实是本地小作坊产品
记者来到桥东水东东路的一间批发部,批发部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食品。记者以经销小食品为由,请老板介绍一些产品。老板极力向记者推荐了据说销路很好的一些麻辣小食品,说这些麻辣小食品批发价一包3角钱,卖给学生5角钱,销路好的小店一天能卖出上百包,本小利润高。记者发现这些小食品的外包装上印着的生产地大多是湖南某县或某经济开发区。记者问老板:“这类的小食品卫生质量有没有保障?这么远运到惠州,袋装食品会不会变质?万一有问题能否找到厂家索赔?”老板回答说:“这些产品都很新鲜,有些产品其实是一些湖南人在这里生产的。他们把做好的食品装进印刷好的包装袋封好就上门推销了。外包装上写着外省生产,是考虑没有谁会为几角钱的东西去外省索赔。”问这些小食品在我市哪儿生产,对方警惕地打住了。
小食品多属不合格产品
记者将一些小食品拿到了惠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该所的食品检验室甘副主任仔细察看了这些小食品后,肯定地说:“这些小食品属不合格产品。现在一些不法商人生产小食品时也模仿正规厂家生产的小食品,在外包装上按有关规定把厂名、地址、生产日期等都印上,但由于不是正规厂家生产,做得还是有漏洞。”甘副主任拿起一种瓶装的无花果,指出其不合格之处:外包装上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只是笼统地写某工业区,电话号码也没有区号,虽然印有生产日期,但包装不规范。另一种由面粉制成的名叫“牛蹄筋”的麻辣小食品,缺少产品标准号,没有生产日期,封口凹凸不平,是由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联系电话也只有一个手机号码。外包装都不合格,里面的食品卫生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劣质小食品可致血液病
甘副主任介绍说,这些由小作坊生产的小食品,经过检测后发现主要是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超标,如大肠杆菌超标时会引起肠胃不适;劣质小食品中超标的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血液病。有调查显示,血液病小患儿中一半以上平时偏好小食品,而且所吃小食品绝大多数是在学校附近的摊档购买的。由于儿童免疫功能较弱,化学物质超标可导致儿童基因突变。国家对儿童小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疏松剂和防腐剂等,都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因这些化学制剂在人体中积累到一定量后,便会严重危害健康。但一些不法商贩生产劣质小食品时在使用着色剂、疏松剂、防腐剂等添加剂时随意添加,经常过量使用。有些甚至在食品中使用国家禁止的工业添加剂,这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更大。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有关人士说,合格小食品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和净含量。他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切莫贪图便宜,只被色彩、味道所吸引,而忽视劣质小食品对健康带来的危害,购买小食品最好前往正规的商场和超市。
有关部门对小食品卫生质量问题进行过多次专项整治,现在市面上的劣质小食品销售隐蔽了很多,但由于这些小食品成本很低,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生产、销售不合格的小食品。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教育未成年人拒绝购买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小食品,发现有人销售不合格小食品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
本报记者朱如丹 特约通讯员赖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