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扎实整改 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发表时间:2005-06-03 09:22:10  来源:
 
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文
 
    在整改提高过程中,我院重点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法院专项教育活动,突出司法为民、确保司法公正。

    一是围绕审务公开抓整改,强化“四公开”。坚持立案公开,全面公开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和程序;庭审公开,规范简易程序的适用,提高诉讼效率;裁判公开,扩大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执行公开,公开作出执行措施的裁定、决定,公开执行异议听证。

    二是围绕“规范司法行为”抓整改,建立确保司法公正的长效机制。健全案件流程管理机制和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案件质量标准、程序和有问题案件的处理办法,确保办案质量。突出队伍建设,建立《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办法》、《办案责任追究制度》和《续职资格培训制度》四项制度。

    三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抓整改,进一步加大案件调解工作力度。在加强各类案件审判、执行的同时,强化民商事案件调解力度,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年内实现案件调解率20%的目标。

    四是围绕司法为民抓整改,进一步完善为民、便民、利民措施。恢复院长接待日制度,完善信访室接访制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解决群众投诉难的问题。建立诉讼资料流转中心,启用电子滚动屏和电子触摸屏,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实行诉讼费缓、减、免,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方便群众办理规划报建业务
市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侯经能

    我局针对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以下方面重点整改。

    一是加快规划修编。在完成《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的基础上,加快《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严格控制性详细专项规划,加强中心镇的规划建设,用2~3年时间完成其他镇的规划修编工作。

    二是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和规划的强制性标准,按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把好规划审批关;认真抓好公益、公建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后的跟踪监督,把好竣工验收关。

    三是减少中介环节,方便群众办理规划报建业务。针对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实施分级管理。将芦洲、芦岚、大岚、横沥、矮陂5个镇的规划管理工作移交给惠城区规划建设局,成立陈江片、水口片、小金口片3个办事处,分片负责惠城区城镇的规划报建工作。并将“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许可权下放给各片办事处,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配合创建文明城市,今年加大对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快下角东江大桥、东新桥和惠淡大道第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三大主题公园(东江革命公园、东征公园、东坡公园)、期湖塘公园、白鹭湖度假村、塘尾街改造和市区一些道路改造工程按计划逐步实施。
 
强化人事工作的阳光服务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 魏志健

    我局坚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人事人才工作的开展,以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为原则,全面促进我市人事人才工作。

    一是以服务为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来自各地的人才,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举办5期工资业务培训班,推介新的工资软件;6月7日至10日,举办全市人事干部业务培训班。

    二是以公正为本,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强化人事工作的阳光服务。严格按照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文件规定坚决杜绝“量身定做”现象,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评定考卷、统一公布成绩。

    三是完善制度,积极探索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制度建设,加强党员管理。在去年制定《惠州市人事局制度汇编》的基础上,围绕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健全《惠州市人事局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惠州市人事局领导班子交心通气、谈话制度》、《惠州市人事局调查研究制度》、《惠州市人事局干部培训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编制好“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梁万祥

    我局以发展与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和改革事业。

    一、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指导。围绕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多出思路,当好政府的参谋,确保全年经济总量目标的完成。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龙门三大水泥项目等一批投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使其年内发挥效益。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11个续建项目的建设。全力配合做好1200万吨炼油等一批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确保其如期上马。

    三、编制好“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为目标,科学谋划“十一五”时期的发展。

    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信息)服务平台,启动“一站式”网上审批系统建设;组织成立“惠州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稳步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抓紧抓好市政府组团访港活动期间签署的14个合作备忘录的跟踪落实,积极拓展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空间。

建设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德元

    针对影响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等突出问题,我局决心突出重点抓整改,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工作水平。

    一是加快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重点抓好86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就业扶贫行动;加快建立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新建23所培训综合性基地;加大工作力度,突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小额贷款瓶颈,全面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

    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提高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市技工学校2006年实现创国家重点技校工作目标。

    三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保障能力。力争今年全市养老保险增加4.4万人,落实好农民工失业保险个人不缴费的规定,降低参保人员的医疗负担,扩大工伤、医疗保险覆盖面。

    四是加大劳动监察与仲裁力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落实好国务院《劳动监察条例》和省人大《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改革工资支付监控方式,预防和及早解决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落实劳动仲裁10项制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抓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建设,早日实现劳动保障信息资源共享。

筹资580万元建设乡镇敬老院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春林

    我局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抓好整改提高,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认真解决民政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标准;设法解决全市50多间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计划从今年起分3年从市民政局本级筹集的福利彩票基金中拨出580万元资助乡镇敬老院建设,解决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难问题;努力将更多的低保、五保对象纳入新型合作医疗;做好市慈善总会相关工作,完善相关救助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城市社区建设列入固本强基工程。

    二、继续实施“解锁工程”和“明天计划”。大力支持市政府组织的对被“关锁”的社会精神病人实施的“解锁工程”。对在“春风解锁行动”中接受的52名精神病人,进行精心的治疗;在全市组织实施孤儿康复“明天计划”;继续实施社区服务老年人的“星光计划”,加大“星光老人之家”建设力度;对特困人员提供医疗救助。

    三、加强推进低保、五保、地名、双拥、老龄等工作,总结推广基层单位的经验,推动这些工作上新台阶。

    四、加快救助站、殡仪馆、福利院、军休所、复退军人医院等事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孙晓说 通讯员张长城 黄旭东 整理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