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退休教师张林根的妻子9年前因患脑梗塞导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张林根9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妻子,为了让妻子“走”远一点,看看博罗新变化,他还专门改装了一辆小三轮车载着妻子四出游玩,成为博罗县城街头奇特的一景……(见《惠州日报》5月13日A5版《“爱妻号”:驶向情深似海的风景》)
还是在博罗县,居民黄秀珍的丈夫李甡自1994年12月以来,遭遇了3次中风1次车祸,每一次都濒临死亡边缘。黄秀珍在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鼓励丈夫直面人生,还特地学会骑三轮车,每天载着丈夫“游车河”……(见《惠州日报》6月8日A5版《“照顾丈夫,直到我动不了那天!”》)
读了这两则感人的新闻,笔者对张林根、黄秀珍的敬意油然而生,也自然想起了“相濡以沫”的典故。缺水的鱼儿吐沫互相润湿,共度危难,那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感情,不正是张林根、黄秀珍高尚情操的写照?
夫妻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林根、黄秀珍他们值得敬佩,在于他们在夫妻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地关心对方,帮助对方战胜病魔,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按照这种说法,“久病床前”的“孝夫”、“孝妻”更是凤毛麟角。在深入开展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张林根、黄秀珍的美德,让更多的夫妻都像他们那样,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让更多的家庭和和睦睦,幸福美满,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