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一亲戚从乡下来到市区某医院专科门诊求医。亲戚患偏头痛半年,在乡村卫生院治疗了许久,但一直找不到病因,中西药治疗均不见效,这次是慕名而来的。没想到医师问了几句病情后就开方叫去拿药,亲戚想多问几句,医师显得很不耐烦,马上就给下一个病人看病了。
“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医护人员惜话如金,懒得和患者沟通,这是目前医患关系中很典型的现象。其实,许多患者到医院不仅仅为了看病开药,他们更想了解多一些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但不少医护人员却对患者总是爱理不理,或者三言两语就应付过去。结果,患者只能糊里糊涂地就医、不明不白地吃药,有人甚至怀疑医生故意隐瞒病情,加重心理负担。
医护人员惜话如金,缺少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原因不外乎几点:或是医护人员对各种疾病早已司空见惯,练就了铁石心肠,对患者的焦虑、担心缺乏同情心;或是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过多,对许多疾病的诊治了如指掌,无需和患者作过多解释;或是排队病人太多,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和病人沟通。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目标。对医护人员来说,抱着“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态度,显然无法获得和谐的医患关系。当人的肉体受到病痛折磨时,他不仅需要肉体上的治疗,更需要情感上抚慰。因此,一个优秀的医生,仅有精湛的医术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医风和高尚的医德,要在医患关系中注入人文关怀,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不仅为病人解除病痛,更应该理解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努力让患者获得肉体和心灵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