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古昌平:不辱使命甘做“拓荒牛”
 
发表时间:2006-03-06 09:56:49  来源:
 
    市一中顺利进入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审评阶段

    2001年,时任市一中校长的古昌平决然提出,要利用市一中自身的品牌优势,吸纳社会资金,建设新校区,为惠州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培养更多拔尖的学生进入优质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将学校创办成全国千所示范高中之一,打造更大区域范围的优质教育品牌,让优质教育施惠于更多盼望进入优质大学的学生。”

    2003年4月,市一中与惠州市世纪置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校协议,一举吸纳社会资金1.5亿元人民币。2003年9月8日,市一中新校区奠基开工。2004年9月1日,按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装配的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惠州市一中开始了崭新的教育教学尝试。而位于西湖湖畔的老校区也恢复了优质公办初中的办学,一举为惠州市每年增加了1000多个优质高、初中学位,市一中也顺利进入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审评阶段。

    两月内办起市一中江北分校

    1997年,为改写市区江北无市直中学的历史,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办市一中江北分校。初建阶段的江北分校,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缺少基本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而筹办学校之时,离开学已不足2个月。

    临困受命,古昌平以“志在不辱使命”的拓荒牛精神,带领分校教职工起早摸黑,挖沟、铺路、修场地……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修通了通往学校的道路,建起了师生临时食堂,完成了通水通电和排污任务,规划了教学楼布局,配备了必需的办公设备和教学用品,调配了教师,招收了学生,确保了江北分校的如期开学。尔后,古昌平率领团队从一开始就确立质量兴校的战略,3年后,市一中江北分校迎来首次中考,结果,在生源质量较低的情况下,江北分校重点高中录取率在市直中学中名列前茅。

    建立“分层教学、分类提升”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2001年9月,古昌平任市一中校长后,创新性地提出了“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育优质学生进入优质大学”的立校理念。在此基础上,还确立了“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办学宗旨、“人文育德,教研兴学”的办学特色和“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人性化、德育人文化、环境艺术化、设施现代化、教学优质化、办学特色化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目标。

    2001年,古昌平提出建立“分层教学,分类提升”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强化合作学习、互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采取导师制辅导形式带好“研究生”。他还建立包括重点、基础、补充、特色、拓展在内的校本课程体系,全面启动“5+1”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英语口语、汉字书法等5张合格证书,才能获得惠州市一中的毕业证书。

    古昌平不仅积极倡导教研兴学的办学特色,还积极投身教育研究。2003年,他主持开展《重点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教育实验课题研究。由于课题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该项目最终获得省级立项。2003年他完成省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任务后,马上投入到主持《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本主义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工作中,这个课题也获得了市级立项并受业内人士好评。他还主编《实践·探索·创新》(一、二)、《教苑春泥》、《探骊得珠》等5部教育教学论文及研究性成果作品集,并在省内外10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一颗颗生命力鲜活的种子埋进泥土,很快就结出累累硕果。市一中最为耀眼的是学生每年的高考成绩:3年中有2人获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2人获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33人次获总分800分以上高分,90人次获单科800分以上,23人获全国奥赛广东赛区一等奖及保送重点大学资格。高考总分700分以上人数、进入重点线、本科线人数连年攀升,屡创学校和惠州高考历史最好水平,每年入读北大、清华、人大、中科大、复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一拨接着一拨。  本报记者丰唐琼 通讯员彭友宝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