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包柏成:每天抽出半小时习画
 
发表时间:2006-03-03 10:25:04  来源:惠州日报
 
    如今,“矫牙”对惠州人来说不仅仅是个口腔医学术语,还成为了一个时尚词语。在惠州,通过牙齿矫正使自己变得更美、更帅气的姑娘、小伙子比比皆是。鲜为人知的是,惠州开设牙齿矫正专科始于1993年,当时是由一位年轻的口腔正畸学博士牵头组建的。这位博士就是现任市口腔医院院长的包柏成。
 
    包柏成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刚成立的惠州市口腔医院急需口腔正畸专业的人才。在华西医科大学老师的推荐下,该医院负责人找到了包柏成。

    “说实话,当时经实地考察后,发现医院条件比我想像的还差。但惠州当时发展的热潮及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使我毅然选择了惠州。”包柏成这样坦言。出于对人才的照顾,医院当即为他解决了住房。同时,他一直享受市及惠城区给予的博士特殊津贴待遇。

    到惠州后,他成为当时广东省惟一的一位口腔正畸学博士。当年,在院方的全力支持下,包柏成借助在读博士时掌握的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矫正技术,着手组建惠州市第一个口腔正畸专业科室,除全面开展口腔正畸的常规项目外,同时开展了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口腔内科联合治疗项目,填补了惠州市空白。

    在国内首次大胆提出临床应用“随形弓”的概念

    包柏成勤动脑,好钻研,敢于攻坚。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紧跟国内外口腔正畸发展趋势,开展了方丝弓矫正等多项填补惠州空白的新技术,并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

    包柏成在工作中发现,有些牙齿严重拥挤的患者如采用一般技术方法矫正,往往所需时间比较长。2001年,他通过反复摸索,在国内首次大胆提出了临床应用“随形弓”的概念,并在当年上海召开的全国口腔正畸新技术进展研讨会上作了专题介绍。他介绍,运用这种技术,可缩短牙齿严重拥挤病例的疗程。

    1998年,他与当时的惠州大学合作着手《计算机辅助多功能容貌测量分析系统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列为当年省卫生厅立项支持课题,科研成果在2001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提高口腔正畸临床的诊治效率和水平作出了贡献。

    韩国患者慕名前来惠州矫牙医牙

    2000年夏季的一天,包柏成的诊室来了一位来自博罗县的患者。该患者是典型的哨牙,上牙异常外翘,严重影响了他脸部的美观。经过细致检查,针对患者的情况,包柏成制定了一套合适的矫正方案。经过约2年的矫正,小伙子的牙齿变得整齐美观,容貌端正了,性格因而也变得开朗起来。

    通过矫牙,在包柏成这里找回自信的患者不计其数。10余年来,他收治了大量各类疑难口腔错合畸形患者。他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我国港澳地区和韩国的患者也慕名而来。他说,目前,真正重视口腔健康的人为数不多。牙齿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大大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不仅要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习惯,还应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牙齿检查,每年至少1—2次。

    “不做口腔医生,我可能会成为一名画匠”

    “不做口腔医生,我可能会成为一名画匠”。他笑言。他告诉记者,他自幼酷爱绘画,中学时深得诗人艾青胞弟、著名画家蒋海济的栽培,在国画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后受当时学校老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的影响,他才没把美术作为主业而选择了学医,但对画画的爱好始终不曾放弃。

    在他看来,口腔正畸与美学有相通之处,都与审美相关。不同学科通过交叉、融合,可“发酵”出惊人的成果。业余时间,他大量研读各类文学、史学和美学书籍,每天必抽出至少半个小时习画。在丰富学识、提升素养的同时,他在这方面出了不少成果。

    他曾先后在《美术研究》、《荣宝斋》等国家顶级美术刊物发表美术评论多篇、论文1篇。《荣宝斋》2005年特刊还登载了他20页的画作及由名家撰写的其画作赏析。他参编本科教材《中外美术信息》等美术类著作2部;还在各类各级刊物发表多篇散文和小品文。“今年春节回浙江金华老家,我以沿途所见所思,画了一百幅小册页作品。”他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冷 敏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