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发挥文化站功能
 
发表时间:2006-03-05 16:36:05  来源:惠州日报
 

    新春伊始,欣闻我市从今年起,连续3年将每年新增财政收入70%用于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这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送给全市180多万农民群众的新春大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保五难”是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主要解决好农村“一保五难”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抓好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即注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建设好农村文化站(室),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乡镇文化站(室),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落脚点,是传播科技知识、提供经济信息、开展文体活动、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农村文化站(室)建设一度在全省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达标率仅有25%。自全省实施山区文化建设议案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惠东、龙门两县山区的文化站(室)大多数达标,全市农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站(室)的建设问题再次凸现在我们面前。不少非山区县的山区镇村文化站(室)仍未达标,一些原已硬件达标的文化站(室),亦存在机构不健全、设备不配套、活动不经常、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抓住机遇,适时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无限空间在基层,抓好文化站(室)建设,才能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我们不仅要让农民解决温饱,还要让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不仅要让农民填满口袋,还要让农民充实脑袋;我们不仅要让农民求富,还要让农民求知、求新、求进。我们不仅要为农村“送文化”,还要为农村“种文化”。而要把文化的根留在农村,就不仅仅是建起一座文化大楼就算完事,还要有专门机构、专业人才、专项设备、业余队伍,去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室)融传播科技知识、提供经济信息、开展文体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四位一体”的功能。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如同静水深流,注入新农村的血脉,润泽农民的心田,溶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去,长期浸润,丝丝入扣,潜移默化,从而转化为农民运用科技、获取信息、瞄准市场、致富脱贫的内在动力,焕发出新农村的活力。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