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把水利建设搞上去,才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刻不容缓
2005年10月13日,水利部在广西召开了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创新管理体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去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8.87亿元,相当一部分用在农村水利基础工程建设上。在抗击特大暴雨洪灾过程中,全市没有发生重点江海堤围溃口和水库垮坝事故,没有出现水利工程问题导致的人员伤亡。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县区财力紧张,水利建设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二是部分水利工程标准低,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三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不平衡,沿海及较富裕的农村水利建设发展较快,部分较落后的山区发展缓慢。四是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手段落后,许多小型水库及排灌站效益下降。五是部分农村人口饮水难问题的解决与全省相比有些滞后。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强我市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显得刻不容缓。
保障水安全,打好农村水利建设基础
我市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等5大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水利建设薄弱环节,强化科学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基本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信息自动采集和三防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有效控制水污染源,合理调配水资源,使水环境得到充分改善,保障水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夯实农村水利建设基础,是完成这个目标的重要一环,务必多管齐下,切实打好这一基础。
一是认真部署,确保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充分认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利是关键,要进一步增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重点突出,确保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有的放矢。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措施到位,确保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做到水利底子调查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工程建设管理到位、工程质量把关到位。四是强化意识,调动全市人民参与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的积极性。要切实搞好河堤加固、排洪渠加固、电排站建设、内涝排渠疏浚、涵闸和电排站维修等各项基础工程。五是多方筹资,确保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经费投入。六是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单位:市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