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变禽畜粪便为沼气和有机肥
 
发表时间:2006-01-11 09:19:49  来源:
 
    养殖业稳步健康发展,成为广东重要的禽畜养殖基地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出口条件的便利,近年来,我市养殖业一直稳步健康发展,已成为广东重要的禽畜养殖基地之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子。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畜牧龙头企业9家,区域化生产基地9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30多个,年出栏万只以上的大型养禽(蛋)场10多个,各类畜禽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

    成立于1997年的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惠东县大岭镇鹤楼村村民2001年人均收入仅2500元,村集体收入不到3万元。2002年,该村与东进公司合作兴办了养猪场,当年获利5万多元。在此带动下,2003年,该村有20多户村民办起了养猪场,到2005年,全村养猪专业户有100多家,收入60万元左右。

    2003年,龙门县投入30多万元资金培育出龙门三黄胡须鸡核心鸡群,建立了种鸡养殖基地。目前,龙门县两个较大型的种鸡场饲养种鸡6000多只,全县生鸡饲养量达135万只,每只鸡可获利8至10元。

    养殖业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但是,养殖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大型养殖场带来的污染。如某养殖场,前几年因为污染问题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尽管后来进行了整改,但污染问题仍然难以彻底解决。有的养殖场建在山头,由于排出的污水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造成山下塘水污染相当严重。

    二是肉类加工厂带来的污染。记者了解过某家屠宰场,那里流出的污水达两三公里长,直接影响了西枝江水的卫生状况,周围群众对此强烈不满,后来这一屠宰场被取缔。一些肉类加工厂,因为没有兴建污水处理系统,也给社区污水排放带来巨大压力。

    三是散养户带来的污染。如一些农户在池塘边上养猪,从城区或镇上挑潲水养猪,猪粪便流入池塘养鱼,沉积的塘泥肥田或挑到山上种果。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态农业模式,但由于粪便排放太多,不仅造成水体污染,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养鸭也是如此,有些水库、河面放养了成千上万只鸭,看上去非常壮观,但其实污染问题令人头痛。

    重点发展沼气和有机肥加工业

    近年来,我市对养殖业污染的治理从未松懈,采取了系列措施加以整治,如责成养殖经营者建设污染处理系统等。但这些措施对一些资金困难的小企业和散养户来说,却很难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综合调查了解情况后记者认为,要有效地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就要建立充分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现代绿色生态体系,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当前重点应发展沼气和有机肥加工业。

    发展沼气可有效防治禽畜疫情。上世纪90年代,我市农业部门在惠城区芦洲镇上青村进行发展沼气试点工作。2003年,博罗县被省农业厅定为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县。之后,我市沼气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约354万元,已建成家庭用沼气池2260多个,正常使用池2090多个,其中畜牧场、学校等单位建设2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24个。据介绍,一个6至8立方米容积的沼气池,平均每年可节省燃料费960元,节省化肥600元左右。

    实践证明,发展沼气可以有效地解决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有效防治禽畜疫情,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绿色、和谐新农村建设。据农业部的一份调查表明,去年四川部分地区发生了猪链球菌疫情,该省推行了沼气建设的安岳县,虽与疫区相邻,但至今没有发生疫情。

    有机肥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有机肥加工业是养殖业的下游产业,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我市生产、获得我国有机农产品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绿环”牌有机肥料,就是以“三鸟”粪等多种有机物为原料而生产的有机肥料。

    事实上,有机肥加工在我市相当普遍。记者在惠城区三栋镇一养猪场看到,该养猪场有一个污染处理设备对污染物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水泥池净化,再经过鱼塘向外排放;猪粪便经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博罗石湾镇一村民多年从事有机肥加工,产品供应惠州、东莞等地的菜场,收入相当可观。惠东一家养殖场过去是污染大户,后来该场将猪粪加工成有机肥供应菜农,不仅减少了污染,增加了收入,而且成为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肥源之一。  本报记者李光普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