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土地总面积52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72万亩。而在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28.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4%。近年来,惠东县不断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特别是加大绿色通道和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力度,提高了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为建设绿色生态惠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昔日“癞痢头”,如今长出片片绿色“青丝”
日前,我们采访组一行驱车进入惠东县境内,一路放眼望去,都可以看到绿意盎然的山丘。道路两旁的树木更是郁郁葱葱,开得红艳艳的杜鹃正迎风招展,公路隔离带上的各式花木,显示着各种生动有趣的造型。行至深汕高速公路旁的一个休息站时,随行的市林业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汕高速公路刚建好时,这附近的山丘受山火和砍伐等破坏较为严重,山上几乎没有什么树,远远一看就如“癞痢头”一般。但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昔日的“癞痢头”如今已长出一片片绿色的“青丝”。
2000年,惠东县全面启动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任务,县政府组织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对全县绿色通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查清无林地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由近到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好工程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多方筹集资金,采取部门负责重点工程和创办造林示范点相结合的办法,现在已基本完成了绿色通道两旁宜林荒山造林和火烧迹地更新。
投入2800多万元建设绿色通道442.1公里
2000年至2004年底,全县共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完成绿色通道工程造林面积17.4万亩。为巩固造林成果,促进幼林尽快成林,在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惠东县仍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深汕、广惠高速公路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等重点工程的新造幼林进行了高标准的抚育施肥,共投入资金35万元,完成幼林抚育面积0.8万亩。同时,林业部门还设法筹集资金,聘请了专职护林员,对深汕、广惠高速公路两旁的林木实行管护。全县绿色通道全长442.1公里,其中深汕高速公路惠东段35公里,广惠高速公路惠东段20公里,国道53.8公里,省道、县道333.3公里。目前,全县绿色通道基本实现全线绿化,大部分新造林已成林。
平海 大叶相思树已形成12公里长的屏障
我市大陆海岸线长223.6公里,其中在惠东县境内的有171.8公里。由于海岸线较长,沿海的很多地方都很容易受到台风侵袭,因此建设沿海防护林,对沿海地区抵御自然灾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县沿海防护基干林带已基本建成,缺口长度只有3.2公里。2004年,全县共投入沿海防护林建设资金208万元,完成沿海防护林国债项目造林3000亩,林分改造3000亩,封山育林6000亩,荒山点播造林4.6万亩,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平海镇南门海附近,记者看到一大片长势良好的沿海防护林,一排排大叶相思树生长得非常茂盛,在海边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站在海边放眼望去,碧海蓝天绿树,风景非常的优美。据了解,这种大叶相思树的叶片光合速率很高,可以作为速生丰产林加以推广。这片防护林是从1994年就开始种植的,如今已形成了12公里长的屏障。
铁涌 好招楼村海堤的1000亩红树林绵延2公里
红树林也是建设海岸线绿色生态屏障不可或缺的树种。在铁涌镇好招楼村海堤的红树林边,陪同的该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针对附近湿地的具体情况,林业部门从湛江引进了无瓣海桑这一生长较快的红树林树种。眼前这片绵延海堤约2公里、面积1000亩左右的红树林,是2000年开始种植的。有了这道红树林作为绿色屏障,附近5000多居民就不用再惧怕台风来袭,而网箱养殖户们也可以因此降低了不少的损失。 本报记者钟 玮 曾祥驹 王开尧 通讯员陈小平
红树林具生态防护功能
红树林是生长在沿海滩涂上的一种独特的木本常绿植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红树林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抗御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具有显著的生态防护功能,特别在防风浪、防暴潮、保护沿海堤岸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此外,红树林还可以促进悬泥淤积创造新的陆地,为海洋浮游生物、虾、鱼、蟹等以及候鸟提供繁殖、栖息的环境。(钟 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