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有人预言,不出10年,吉隆和黄埠的鞋业就不存在了。如今,两镇的鞋业不仅没有消亡,而且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走出了一条宽阔的发展大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惠东鞋业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在鞋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规律,惠东鞋业如何在发展中提高,进一步做大做强,已经引起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当前惠东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规模效益不明显。全县3000多家鞋类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家族管理型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生产设备不够先进,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全县鞋类企业采用机械化流水生产线的仅200多家,大部分仍采取家庭作坊式手工操作,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效益不高。全县3000多个鞋品种中,有600多个注册了商标,但这些商标中,目前尚没有国家级驰名商标。而在中国鞋业7大品牌中,温州就占了3个,广东鞋业十大知名品牌中鹤山市就占了3个。
今年,惠东县围绕“建设实力惠东,打造和谐家园”的发展目标,把建设黄吉鞋业经济核心区,做大做强制鞋业作为重要举措来抓。“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综合实力,要提高鞋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全县鞋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对鞋业的引导和扶持。”日前,惠东县政府一位领导说。
惠东目前正抓紧做好7项工作:一是打造年产值100亿元的鞋材基地,建立配套的鞋材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二是实施人才战略,该县制鞋技术学校等4家职业培训机构每年将对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约5000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每年从外地引进50名大专以上学历、具有相应职称的技术人才;三是实施鞋业创名牌战略。引导更多鞋产品注册商标,计划到2007年培育出2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5至10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和10个以上广东省著名商标。对“牧羊女”、“仙客来”、“胭脂红”、“带路人”、“天鹅星”等一批鞋业品牌进行重点培养;四是实施园区发展战略。计划以吉隆、黄埠两镇为核心,以稔平半岛为区域,在吉隆、黄埠、铁涌和稔山4个镇对制鞋业实行集约经营,建立鞋业工业区,引导鞋企业入园经营;五是实施集团发展战略,引导扶持鞋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摒弃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每年组建3至4家鞋业集团公司,打造鞋业“航母”;六是实施科技兴鞋战略,提高制鞋业的研发水平。省信息产业厅已把黄埠、吉隆两镇列为第一批10个信息化建设试点镇之一,计划引进国际先进的电脑设计系统,该县正努力以此为契机,加快鞋业的研发创新步伐;七是继续办好鞋文化节。通过“以鞋为媒、以文兴商、以节扬名”,整体推介鞋业品牌,提升鞋业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