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独资建设的惠州炼油项目是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上游项目。当年两项目同时立项,但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却比中海壳牌项目晚了几年。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该项目将对大亚湾石化区的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为配合项目的建设,大亚湾已做好了哪些配套工作,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围绕上述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市委常委、大亚湾区委书记李秀峰和大亚湾区管委会主任邓木林。
南海石化项目当初立项时就包括炼油和乙烯两大部分
“南海石化项目当初立项时就包括炼油和乙烯两大部分。”李秀峰直入主题。
他介绍说,1997年国务院批准南海石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考虑到当时炼油项目市场不景气,便同意该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先建设效益较好的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炼油部分项目待条件成熟时再建设。2002年年底,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已开工建设并顺利推进,为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的启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去年7月,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国务院批准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李秀峰指出,“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的建设,可实现炼油项目与乙烯项目的相配套和炼化一体化,为中海壳牌南海石化提供原料,并通过物料互供、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发挥一体化效益。此外,广东省是国内成品油的主要消费市场,其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品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这为该炼油项目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而经济迅猛发展的华南地区的炼油项目却为数不多,重化工业相对滞后。所以,项目选址大亚湾,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符合产品最靠近市场的原则,可缓解泛珠三角区域用油紧张问题。”李秀峰说。
两大项目构成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核心区
李秀峰告诉记者,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今后5年规划的重点投资项目,并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
他介绍,该项目基建投资约193亿元,年加工1200万吨海洋高含酸重质原油,每年提供1000多万吨高品质的产品。预计2008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年均销售收入340多亿元,年利税80多亿元。“这是一个双赢、利好的项目,该项目不仅为中国海油带来丰厚的回报,且将有力拉动惠州经济的发展。”李秀峰说。
“按规划,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将建在大亚湾石化区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西侧的预留地内,厂区总占地2.37平方公里。这两大项目共同构成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核心区。两大项目的动工和投产将产生巨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吸引和带动一大批中下游项目落户石化区。”邓木林告诉记者。
邓木林分析,以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两大项目为依托,大亚湾石化区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奠定惠州重化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供水供电已到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安装15套大型化工装置及与此配套的原油和成品油码头、储罐以及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建设等。目前,大亚湾相关的土地平整、供水、供电均已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今后,我们要抓住两大项目具有巨大拉动效应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严格按照科学开发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财税贡献大和消耗资源少的项目,注重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大环保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努力把大亚湾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创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石化新城、绿色港湾。”邓木林向记者描绘了大亚湾区的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冷 敏 特约通讯员林彰永
石化区相关项目
高速便捷交通网络 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大亚湾石化产业发展重要依托港口的惠州港,目前已建成1万至15万吨级码头泊位5个,5千吨级以下泊位13个,年吞吐能力1600万吨;直通港口的惠澳疏港大道已建成投入使用;建设中的惠(州)深(圳)沿海高速公路可使大亚湾与深圳特区的距离缩短至36公里;连接京九铁路的惠大铁路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二期铁路进港线正紧张施工。
水电供应设施 供水方面,今年初,与大亚湾石化区配套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已建成通水,使大亚湾引水工程规模达每秒4.8立方米,日供水量33万立方米,与其配套的调节水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净水厂正在筹建中。供电方面,为配合大项目上马建设,已在大亚湾建设了5座变电站,专门为炼油项目配套的11万伏变电站正在筹建当中。
环保配套设施 由广东省和惠州市联合建设的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总投资1.75亿元,包括4万吨/年的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及1万吨/年的垃圾焚烧装置。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复核。 (付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