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的建设和如期投产,是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梁万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拉动我市的经济发展,为我市建设成为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轻重工业比为53:47,电子信息产业一枝独秀,其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54%左右。轻工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是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利润率逐年降低。“在继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重化工业,完成我市工业结构从以轻工业为主向轻重并举、适度重型化的过渡。”梁万祥认为当前的工业现状对我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的建成将改变我市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梁万祥分析说,炼油属石化行业上游产业,产业链长,它的建成投产将大力推动我市石化工业的发展。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提供150万吨乙烯裂解料、730万吨优质汽煤柴油、80万吨PX等。此外,依托1200万吨炼油和乙烯项目,将带动一大批中下游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新技术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如已落户惠州的轮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下游产品项目就是伴随着大项目的落户而投资建设的。到2010年,以1200万吨炼油和乙烯项目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将占据我市整体工业的半壁江山,大大夯实工业经济基础,形成数码、石化两大支柱产业并驾齐驱,轻重工业并举、适度重型化的工业格局。工业结构较为优化,惠州将初步建成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对于“十一五”期间我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梁万祥充满信心。
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340多亿元,产生增加值110多亿元,占石化行业增加值近三分之一。同时还将大大促进我市地方财税收入的增长。“根据最新的项目优化设计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340多亿元,利税总额80多亿元。按现行税制测算,项目对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将贡献近20亿元。”梁万祥说。 本报记者付海燕 曲 哲 彭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