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惠东时尚女鞋“走”遍世界
 
发表时间:2005-12-19 09:41:12  来源:
 
    黄埠、吉隆鞋类企业达2600多家,形成制鞋、鞋材、装潢、制鞋技术等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制鞋体系

    改革开放前,黄埠镇由于地处偏僻,耕作条件较差,部分青年无事可做。1981年,祖籍黄埠镇的港商李炳好带着在香港学会的制鞋手艺和一些设备回到家乡,办起了惠州第一间制鞋小作坊——艺新鞋厂,迈出了黄埠鞋业的第一步。当时制鞋工艺较简单,这批工人掌握整套制鞋工艺后,李炳好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全力帮助,甚至把厂里的机器搬出去让新厂使用,领着家乡人办起了一家又一家个体、私营鞋厂。几年后,黄埠的鞋企业成倍增长,并辐射带动相邻的吉隆镇,使该县家庭作坊式制鞋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家乡人没有忘记李炳好。现在,年近八旬的李炳好被当地人称为制鞋“祖师爷”,惠州市鞋业商会成立后,李炳好被聘为名誉会长。谈起办鞋厂的初衷,李炳好感慨地说:“家乡人学会一门手艺,告别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我心满意足了。”

    上世纪80年代,黄埠、吉隆鞋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90年代初,惠东鞋产品走俏全国。1994年,吉隆友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引入了全县最早的制鞋流水生产线之一,掀起了惠东制鞋的新浪潮。许多鞋厂在扩建或新建厂房时,纷纷进行设备更新,制鞋流水生产线猛增到318条。到2005年,两镇鞋类企业已经发展到2600多家,逐渐形成制鞋、鞋材、装潢、制鞋技术等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制鞋体系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格局,产业聚集优势明显。“这么小的范围内拥有这么多的鞋企业,这在国内十分罕见。”惠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黄荣茂对记者说。黄荣茂还列举了他所掌握的一些地方的制鞋企业发展状况:“鹤山仅300多家,就是工业发展走在前列的东莞市,鞋企业目前还不到1000家。”

    鞋产品合格率达99%;民营企业至少占94%以上

    就在吉隆和黄埠两镇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一些精明的台商、港商纷纷投资开办鞋企业,出现了一些台资、港资等外资企业。“尽管这样,聪明的吉隆和黄埠鞋业主并没有排挤同行,而是通过提升质量和技术,搞好流通,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使自己的产品始终一枝独秀,独占鳌头。”黄荣茂向记者介绍说。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吉隆和黄埠两镇的制鞋企业中,民营企业至少占94%以上。

    惠东鞋以款式新颖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刚起步时,大都属于“一把锤子、一把剪刀、一桶胶水”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导致产品寿命太短,一度被戏称为“礼拜鞋”。今天,“礼拜鞋”已经成为往日的笑谈,黄埠和吉隆制鞋企业纷纷运用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流水线生产,全面提高鞋产品质量。目前,鞋产品合格率达99%,近40家鞋厂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鞋企业还加大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投入,专门设立研发中心从事产品研发,实行“走出去”战略,全面掌握全球流行款式、流行趋势,使当地鞋的外观和款式一直领导潮流,特别是在该县成功举办两届鞋文化节后,“中国时尚女鞋重要生产基地”这个金字招牌闻名海内外,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美国、南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惠州人千里迢迢从北京或者上海等城市买回黄埠或吉隆鞋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广交会、中博会,还是德国杜塞尔多夫和意大利米兰国际皮革展销会,老外们都对黄埠和吉隆的鞋赞不绝口。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徐永这样评价惠东鞋:“时尚、新颖”。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