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5日,本报报道了为救人而受伤的陈晓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热心人士纷纷为他捐款。但经过两次手术治疗的陈晓东,现在仍然不能站立。
新闻回放
追赶歹徒右腿被撞断
2005年12月19日下午6时多,陈晓东在市区演达大道上看见两个妇女被人抢劫,在骑摩托车追赶歹徒时,右腿被撞断。
治疗过程中,被抢劫的两名妇女没有露面,歹徒已经逃跑,陈晓东只能自己出医疗费,高昂的医疗费使他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本报得知此事后,于2006年1月5日刊发了《见义勇为的陈晓东陷入困境》的报道。
反响
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帮助陈晓东
报道见报后,陈晓东受到众多市民的关注,纷纷为他捐款。
2006年1月10日,团市委、市青年商会送去3000元慰问金,团市委还将其列入助困对象之一。2006年1月12日市委政法委、市维稳及综治办、市公安局还给他送去了见义勇为慰问金3000元。
但陈晓东的第一次手术并不成功,出院后,根本无法站立,团市委和惠州青年商会一些青年企业家了解情况后,再次为其出资,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现状
陈晓东还要靠拐杖走路
现在,陈晓东一家住在一间约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的右腿不能自主弯曲,走路要靠拐杖。今年1月25日,他从北京一家骨科医院检查回来。专家告诉他,他还需要进行手术,手术费需5万元。但因为没钱,他只好回来了。他说,他想靠他和妻子打工,存够了钱再去做手术。
其实,不少市民依然很关心陈晓东。我市青年志愿者李军在了解陈晓东的情况后,就为解决他的困境四处奔走;市慈善总会也给陈晓东捐款2万元。但陈晓东的生活费和到北京的检查费已经将这笔捐款花去了几千元,近4万元的费用缺口成了陈晓东恢复健康的最大障碍。
本报记者李亚平 实习生姚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