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寿
据报载,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新学期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学校要有老师家访的交流形式,电话沟通或者家长到校都不能代替老师的走访。因通讯高度发达而被冷落了多年的家访,重又回到了师生生活中。
回想过去的家访,有些老师会有不如意甚至不受欢迎的感觉,究其原因,这除了有些家长不重视家访外,同时也存在着有些老师对学生缺乏公正评价的现象,令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老师的家访变相成了告状。若双方都有偏见,自然就谈不到一块了。
对学生实现心贴心的感化教育,应该是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作为担负起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应把家访当成一种职业性的教育行为。家访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艺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通过平等相待的家访,相互间增强了解,形成共识,即便有隔阂、误会也会消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与教师互动互补,这样对于学生及家长来说,家访就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教师的职业性教育行为,家访岂能被忽略?它是育人的一种“润滑剂”,真正望子成龙的家长是非常欢迎老师到家里走访沟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