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典范
 
发表时间:2005-11-02 09:28:04  来源:
 
    近日,《惠州日报》等媒体纷纷刊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诞生记文章,我们又一次了解了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过程。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议》之所以能成为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是与党中央、国务院善于广开言路、凝聚智慧分不开的,在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首先是领导重视,亲自挂帅。党中央对《建议》的起草高度重视。《建议》形成过程中的每一稿,胡锦涛总书记都认真审阅。在历时8个多月的起草期间,总书记先后主持5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和进行讨论,还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关于“十一五”规划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起草组组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8次主持起草组会议,讨论研究《建议》稿,在形成《建议》提纲后,主持国务院党组会议进行讨论。

    其次是及早动手,深入研究。早在2003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发改委就首次以“招标”形式,组织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要研究机构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驻华机构等,对涉及“十一五”时期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几百万字的研究成果。2004年底,中央直接部署22个重大课题,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深入研究。这些课题几乎涵盖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将要面对的所有重大问题。

    第三是广纳良言,反复修改。2005 年2月16日,《建议》起草组成立后,经过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建议》初稿在反复研讨中逐步形成。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召开座谈会、专题汇报会,听取专家对《建议》的意见和有关汇报;全国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就“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起草组在贵阳、上海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有关重大问题的意见;使《建议》的起草过程成了广开言路、发扬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现在,有的地方的一些“重要”文件、“重大决策”之所以不是很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阻力不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树立的起草文件、作出决策的程序办理。一是领导不够重视,光有笼统要求,缺乏具体指导;二是没有早作准备、深入调研论证,而是仓促动笔、急于求成;三是没有广泛听取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完善,而是长官意志、少数人说了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建议》过程中,我们既要深刻领会其内容和实质,也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使我们的重要文件、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正确。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