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抗击6月洪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正转入救灾复产的阶段。救灾复产看似没有抗击洪涝那么危急,而实在是刻不容缓。农事误一季则误一年啊!40万灾民要重建家园,两万七千公顷农田要复耕,灾后救灾复产的人力、财力需要是巨大而紧迫的。没有全社会的鼎力支持是难以解决的。值得欣慰的是,市、县(区)党政领导机关正在发动开展全社会参与的赈灾捐募活动,并以实际行动带头捐募,据媒体报道,市直机关首次捐募活动,募集资金8万多元,惠城区干部群众募集21万多元。我们多么期待,一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社会万众踊跃赈灾捐款的献爱心活动在全市展开。
这次捐募赈灾,意义非同寻常。灾民是我们同根同祖的父老乡亲,同是东江女儿,乡情亲情血脉相连。捐募帮助的民众,并非远隔山水的异国他乡远客,而是同立一块土地,同顶一块蓝天,同喝东江之水的“自家人”,或许还有自己的亲亲戚戚。曾记否?在以往的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是我们的父老乡亲用辛劳和汗水为我们生产供应飘香的稻米,鲜嫩的蔬菜,甜蜜的荔枝和甘蔗。使我们的市场供应、家庭采购应有尽有,日月无忧。可以说,没有父老乡亲的生产供给,我们的生活资料就难以保障。换言之,捐募救助他们,也是在救助我们自己。现在他们有灾难,作为天公恩泽、无灾无害的近亲近邻,不施爱心,不伸援手,还等他乡他人献爱心、施援手吗?
可以想象,灾后重建和复产的人力、财力需要是十分巨大的。灾民生活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需要钱,整修农田、复耕复产、购置种子肥料需要钱,修建被毁房屋、安顿家室需要钱,子女上学、老人治病需要钱。对于以耕作为生的农民乡亲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的。虽说有政府拨出救灾专项资金作应急,但有限的资金,对于已有上亿元损失的灾情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况且政府的救灾资金要集中使用于修复交通道路、供电通信和水利设施。灾民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也要靠社会的救助力量,如果人人都能捐钱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捐几十元,我捐几百元,千千万万个我你他,积累起来就是百万元、千万元、万万元,就能为灾后重建复产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就能谱写出东江儿女相亲相爱、情同手足的历史新篇章。
(作者单位:市纪委) □张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