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惠州宣传文化品牌工程建设精彩纷呈
 
发表时间:2006-01-17 11:02:00  来源:
 
着力打造地方理论武装工作品牌
 
    提高干部理论武装工作质量

    2005年,市委宣传部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和部署,印发年度理论学习意见,组织编印了把上级要求与惠州实际密切结合的年度理论学习辅导读物——《干部理论学习专题解读》,并认真协调组织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的专题学习,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不断擦亮我市理论武装工作这一特色品牌。

    2005年年初,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和市直工委组成3个联合工作组,对18个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并通报了考核情况。全市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6月中旬,首次组织对全市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100多名学习秘书进行培训。

    市委学习中心组为全市理论武装工作作出了表率。11月8日在全省地厅级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重点发言。

    开辟“先进性教育”等专栏

    利用《惠州日报》理论专版开辟《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系列谈》专栏,积极探讨和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性教育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从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惠州日报》先后开设“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争创三有一好 争当时代先锋”、“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系列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论丛”等先进性教育栏目,总计在各专栏和专版发表各类先进性教育稿件800余篇(幅),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时,编辑出版了反映市领导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文集《保持先进性 推进惠州新跨越》一书。

    省“十五”成就宣教惠州试点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份以来,市委宣传部积极配合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在我市进行的“十五”发展成就宣传教育试点工作,整合社会智力资源成立“惠州市理论教育宣讲团”,以宣传“十五”发展成就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广东与和谐惠州为主题,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宣传“十五”以来全国特别是全省包括惠州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帮助解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建立理论宣传制度化、经常化的长效机制。成功的宣传教育试点工作不仅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而且为我市探索建立理论宣传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的长效机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市理论教育宣讲团有关成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组织安排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宣传“十五”发展成就和构建和谐广东这个主题,先后在惠州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校、基层社区、乡镇等单位连续举行了20余场专题报告会,听众逾万人次。这是惠州市近年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大规模举办的主题鲜明突出、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社会反响强烈的理论宣讲教育活动。省市新闻媒体做了重点报道和专题报道,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反响,受到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二届惠州“社科活动周”社会反响好

    举办第二届惠州社会科学活动周,向群众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活动着眼于在全社会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在方案设计和项目安排上紧扣主题,主要策划组织了惠州市社科界和教学骨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三项学习教育”研修班;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实施意见》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座谈会;举行题为《如何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社科普及专题报告会;“百课下基层”暨科普法律下乡活动;开设“老龄问题”网上论坛等5项活动。

    加强对重点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参加“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广东”、“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研讨会,提交了一批论文,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005年,市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加强舆论引导,组织市新闻单位全力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第三届惠州国际数码节、元宵文艺大巡游、第二届美食嘉年华、申办十三届省运会、抗洪救灾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有效宣传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和新风采。

    积极争取国内主流媒体和境外重要媒体新闻记者来惠州采访,继续通过《美国国际日报》和中央媒体驻惠记者站等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全面提升了惠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共邀请200多家新闻媒体的700名/次记者参与采访,有关新闻报道2000多条/次。

    与市社科联编辑出版发行《惠州之最》,成功拍摄完成我市第一部较高档次的电视形象宣传片《中国惠州》。

    组织修订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市直46个重要部门和单位以及6个县(区)建立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助理队伍。恢复新闻审读和新闻通气会制度,严格港澳媒体来我市采访的管理。共组织举办了13场新闻发布会。

    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8月20日-21日,与市社科联共同承办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80周年报告大会、廖仲恺先生纪念馆和廖仲恺纪念广场奠基仪式、廖仲恺先生学术研讨会、惠州市廖仲恺何香凝研究会挂牌等四项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挖掘升华了惠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了城市文化影响力。
 
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05年11月25日,我市举行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挂牌仪式。荣膺这块奖牌是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喜事,表明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把绿色生态打造成文明城市亮点。

    长期以来我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召开全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现场会,出台《惠州市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示范镇活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社区工作的意见》、《全市创建文明小区工作标准》等文件,广泛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文明短信大赛等方式,推动现代公民教育深入开展。认真准备和承办市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80多个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全力配合好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委组织的新闻采访团对我市的集中宣传报道,全力配合省文明委测评组组织对我市创建工作的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网络调查等测评工作,加强对基层单位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和程序,向省文明委和中央文明委撰写、提交申报报告、创建工作报告和申报表等一系列申报材料。

    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对我市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我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惠州市电信局和惠城区陈江镇等5个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经验获省肯定

    作为全省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城市之一,2005年我市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行政管理职能完整移交,“三局”调整归并工作全面完成。2005年1月底,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市广播电视台挂牌成立;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7月,各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广播电视台成立;9月,在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机关及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完成工作人员选调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原“三局”的行政职能顺利移交,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正式履新。

    深化改革,探索事业、经营两分开新路,推进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工作。惠州日报社着眼于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应对竞争,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公司的组建工作,将报社经营性资产从事业中剥离出来;强化惠州国画院和市场开发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拓展多元经营探索新路;积极打造“惠州日报报业连锁店”品牌;力争3年内建成以印刷业为骨干,相关产业配套的高水平、高效益的文化产业基地。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事业与经营两分开的路子,大力促进广播电视资源的垂直整合与横向联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走组建惠州广电传媒集团的做强做大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和专业艺术单位的体制机制创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着手对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劳动、分配3项改革;对电影公司、演出公司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为转企改制做准备。市歌舞剧团在过去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正在探索进一步走市场化的新路,加快发展。

    惠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总额3600万元,企业继续保持又快又好平稳发展势头。2005年,是改制后的惠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据统计,该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总额36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38万元。公司属下文化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报刊发行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12%。从2000年起,公司连续5年被省新闻出版局和省书报刊发行协会授予“广东省书报刊发行业文明单位”称号。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005年,我市扎实开展文艺创作演出,大力开展各项社会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市文艺创作演出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我市2005年先后成功组织了春节文艺晚会、元宵节文艺大巡游、第三届惠州国际数码节文艺晚会、国庆文艺晚会、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等系列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其中,春节、国庆两台文艺晚会首次以向社会招标的形式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参演人员达4000多人,是我市有史以来演出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型文艺活动。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市举办了“星海之声——惠州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歌咏比赛”;以东纵抗日事迹为背景,创作演出了大型东纵抗日组歌《东江儿女逞英豪》。市歌舞剧团演出的儿童音乐剧《丑小鸭》11月5日正式公演,在本市演出8场,观众近万人,反响强烈。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为目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文化活动。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的文化下乡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全年文化工作者2万多人次共送戏、送电影下乡6970场,观众达328万人次;送书下乡7万多册次。继续组织好广场文化活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文化广场文艺演出13场、游园活动2场,放映电影9场。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4·23世界读书日”读书有奖征文比赛活动,参赛作品《我也爱雪孩子》获得阅读心意卡组别优胜奖、《〈秋天的感怀〉读后感》获得读书心得初级组优秀奖。惠州慈云图书馆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外借图书22万多册次,新办读者证、阅览证10552张;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少儿舞蹈、声乐等培训班25期。

    以建设文化大市为契机,扎实推动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市区黄氏书室维修工程基本完成,7月12日,开辟为东江民俗文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收藏民俗文物2万多件;8月2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方案;9月26日,龙门县博物馆落成开馆;规划占地10万平方米的博罗县文化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市区世贸中心引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4个共600多个座位的高档次电影放映场。

    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加强对网吧游戏机市场的管理,落实市人大代表议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依法查处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机室59家,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以保护开发利用为主要手段,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县功武村廖氏宗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山纪念堂维修工程进展顺利;叶挺纪念馆红色经典景区规划工作已完成并报国家发改委,惠城区金带街、水东街专项保护规划以及两江四岸景区规划已制订;舞蹈《舞火狗》、音乐《惠东渔歌》申报我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通过省的审核。市博物馆共征集民俗文物8000多件,同时还举办了东江出水文物展、市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龙门农民画展等;龙门县新增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进扶贫点和“解突镇”发展
 
    按照市委的要求,市委宣传部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系统学习理论、深入进行党性剖析、到农村基层实地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严肃认真进行整改提高等环节,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圆满完成了教育任务。

    其中,精心指导和参与“解突镇”和帮扶村的工作,注重从班子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入手,全面推进扶贫联系点和“解突镇”固本强基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多方筹集300多万元资金,帮助惠东县宝口镇兴建的山罗一级水电站已经建成运营,有效解决了该镇镇、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先后组织对全市社科骨干、企业政工干部、文艺干部和舆情信息员集中培训,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精心策划组织“五个一工程”
 
    2005年惠州精心策划、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进宣传文化品牌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惠州特色文化和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形成。

    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我国第一部以教育援藏为题材的少儿故事片《戴佛珠的藏娃》在全国发行,并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定为民族语译制片,被译为藏、维吾尔、内蒙古等10多种民族语言放映。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惠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联合摄制,反映东江纵队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文献电视片《东江纵队》全国放映,大受欢迎,好评如潮;电影《东江特遣队》9月开机拍摄,现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电视连续剧《东坡与朝云》列入国家广电总局摄制计划。

    市歌舞剧团演出的儿童音乐剧《丑小鸭》11月5日正式公演。11月22日晚,该剧作为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广州军区礼堂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荣获艺术节剧目二等奖,舞美设计、灯光设计二等奖和导演、音乐、人物造型、表演三等奖等9个奖项。同时,一批优秀节目和作品获省以上奖项,其中,舞蹈《咩咩羊角》获全国第三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银奖;舞蹈《舞火狗》获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2005岭南民间艺术汇演金奖,客家山歌表演唱《中华盛开文明花》获银奖;男女声二重唱《梅菜飘香》获省第三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群舞《竹鼓舞》和女声独唱《我的家乡好风光》获银奖;表演唱《竹林夜歌》、《支委会》获全省“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戏剧、曲艺比赛三等奖;小品《红包》获省纪委组织的反腐倡廉曲艺、戏剧小品评选展演活动三等奖;小品《远方来客》、《老板》,音乐《好歌天天唱》、《钟城谣》获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

    市委宣传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在多年获得国家、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舆情信息工作,1月至11月28日,共向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报送信息1269篇,至10月底,被中宣部采用170篇,其中有7篇得到中央领导和中宣部领导批示。截至12月底,被省委宣传部采用12篇,被市委采用20篇。圆满完成了中宣部赋予市委宣传部年度舆情信息直报的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宣传文化工作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

    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龙门农民画,产业化步伐加快,2005年共创作、销售作品1万多幅,产值达260多万元。
 
    本报记者杨剑辉 付海燕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