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
 
发表时间:2006-01-16 09:24:36  来源:
 
    新风尚是农村新面貌的内涵,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要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健康祥和,农村要稳定和谐,因此需要新风尚。

    培养和合共处的集体观念,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是涣散、封闭、缺乏组织协调的个体经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要逐步变成居民,农村变成城市,成立社区、集中居住。同住一条街,同住一幢楼而成为邻居,大家要和睦相处,必须增强纪律性,讲团结,形成集体观念。如惠环街道办事处的中星居委会,建设两条商业街,涉及到农户的拆迁,大家能顾大局,舍小我,维护集体利益。像小金口、汝湖这些镇,为了节约用地,集中建新居,发展村组集体产业,统一规划。修道路,铺水管,居民都能听从协调。通过先进性教育,农村党员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汝湖镇的村委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占80%以上。在他们的带领下,讲团结、顾大局的观念逐步形成,农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和谐。

    重教倡学,把解决农民子女读书难列为重点课题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优质的教育,农村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解决农民子女读书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课题。就我们调查的惠城区中心镇(办事处)来看,义务教育是普及的,正向职业、科技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为内容的高中、高等教育迈进。据惠环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介绍,辖区内近年考入大专以上的有70多人。小金口镇开办职业中学、各种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对镇里特别困难的农户,由镇干部采取对口挂钩帮扶的办法解决其子弟读书难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已经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有必要继续深造,学好本领。家长也希望子女成长,教育子女刻苦读书,因此应当形成浓厚的重教、讲学习的风气。那些没能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到职校、技校学习,争取考上高等学校。

    发展适合农民需要的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农民生活富裕后,急切需要健康的精神食粮。从我们调查的中心镇(办事处)来看,都建有文化广场、图书馆、书店,村村有文化室,大都依托这些阵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条件较好的小金口镇还办有客家中国画院,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声乐队等15支业余文艺队伍。经常开展书法、绘画、象棋比赛,提高农民的文化品位;重视发掘民间传统的农民喜闻乐见的舞狮、舞麒麟、闹元宵等娱乐活动,充实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在节日举办各种文艺晚会、汇演,及时给边远村的群众放电影,让农民接受到健康的文艺教育、熏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健康的文化娱乐多了,农民求神拜佛的现象就少了。

    结合农村实际,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的另一个问题是缺医少药,农民看不起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和政府已经想了许多办法,采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建立农村社保体系等办法来解决。我们所调查的这些中心镇(办事处),农民大都加入了合作医疗,有的中心镇(办事处)还为农民、外来工买了医疗保险,这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巨大进步。此外为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还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比赛,通过武术、篮球、乒乓球、龙舟比赛等来提高农民的运动兴趣。在建设社区小区中,先把文体活动场所规划好,让农民休闲有公园,体育活动有球场。青少年生龙活虎,积极向上,远离酗酒、吸毒、赌博等不良嗜好。农民讲卫生、爱整洁、保持环境优美的风尚逐步形成。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