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新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才能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之源,才可以支撑起真正意义的新农村。惠州历史悠久,是广东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粤东门户,岭南名郡”之称,是广东省粮食和禽、肉、鱼、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农村经济,就要立足惠州实际,结合惠州自身的经济情况和资源优势,发展好农村新产业。
做强农业优势新产业,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惠州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梅菜、甜玉米、马铃薯、荔枝、年桔、韭黄6大比较有优势的农业产业。还有龙眼、柑桔、香蕉、李子、芒果、酥醪菜、三黄鸡、慧明牛奶、草菇、冬菇、蜂蜜、西瓜、黑糖、凉果、正北芪茶等一大批名特优产品。为适应市场要求,对具备优势的农产品,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强化优势产业开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升优势产品的品牌地位,引导优势农产品集中布局,规范化生产;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形成优势产品产业带或产业经济区,辐射和带动群众致富奔康。同时,要发展绿色农业新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实现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壮大农村特色新产业,推动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首先是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新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惠州的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大亚湾霞涌,惠东巽寮等地是很好的疗养休闲胜地,这些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市场前景开阔。立足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深度利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其次是发展壮大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如发展农民画产业,在继续提高现有的农民画及其衍生产品艺术质量的同时,扩展产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不断研究开发农民画衍生的系列产品,使龙门成为以农民画为母体的综合性新工艺的生产基地,推动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舞活龙头带动新产业,提升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市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龙门县裕华竹制品有限公司、惠州市慧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各具特色的骨干企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真正具备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尤其是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导致农产品尤其是水果类产品上市时间集中,销路不畅,价格低廉,从而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要进一步为农业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资金、技术等环境,彻底打破狭隘的本位思想、地方保护思想,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尽可能将农业龙头企业向基地和加工项目的优势区域转移,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提升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激活劳务新产业,充分挖掘劳务产业带来的增收潜力
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向二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围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充分挖掘劳务产业带来的增收潜力。一方面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程,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促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另一方面做好务工农民的服务和保障工作。依托工业项目,发展现代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健全充实职业介绍所、劳动力市场,关心和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依法保障他们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