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校园文明之花香溢惠州
 
发表时间:2005-11-29 09:43:27  来源:
 
    11月25日,博罗县教育局、博罗中学育英学校联合邀请中华教育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博士郑贞女士为该县1000多名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维启迪课。课后,郑女士对本报记者说:“这些孩子很懂礼貌,真的好可爱。”

    博罗小学生的文明举动是我市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连日来记者深入各地采访,所到之处,沁人心脾的校园文明之花都会香扑满面。

    五星红旗不仅飘扬在校园上空,更飘扬在学生的心中

    每周一,各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那天,全市大中小学生都会在同一时段高唱国歌,庄严的五星红旗在校园里冉冉升起。校长们告诉记者,国旗教育是我市校园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飘扬在校园上空,更飘扬在青少年的心目中。

  11月21日清晨,对市实验小学来说更具有意义。这天,国旗班的同学在天安门国旗班第8任班长、《国旗法》国旗知识神州行活动执行主任赵新风亲自指导下升起五星红旗,同学们说,这一天他们过得很有意义。

  上周一,惠环中学初二(3)班的黄嘉琪同学站在国旗下,向全校师生发表了《正视挫折,走向成功》演讲——因为期中考试他的成绩不太理想,面对挫折该怎么办?他想到学校团委开展“五分钟国旗下演讲”活动,将自己中考挫折的感悟讲出来与同学共勉。校领导告诉记者,此活动成为在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活动平台。一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们在国旗下沉思,我们更要在国歌声中奋发。”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义务,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责任。博罗县关工委副主任叶治中70多岁了,每年他都要学校去上革命传统教育课。有一次他患感冒,家里人劝他不要去讲课,但他仍坚持坐1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赶到长宁镇松树岗小学。讲课的时候,他手脚出现麻木,全身冒冷汗,他仍坚持把课上完。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从叶爷爷身上看到一种精神,那就是爱国和敬业,我们要永远地继承和发扬。”

    和谐校园从“感恩”抓起,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这是一首名叫《感恩的心》的歌曲,它不仅在市八中广为传唱,而且沟通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曲校园文明之歌。初二级班主任组长王平秀介绍,今年市八中开展了“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学校”的活动,将思想教育变成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使尊敬老师、尊敬家长、热爱社会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

  该校初二级学生小胡是独生女,从来没做过家务活。在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中,她应老师的要求为父母做一次饭,结果煎蛋前却不知道去壳,去了壳又不知道怎么放盐,吃饭时又发现饭没煮熟,虽然非常难吃,但爸爸妈妈都说很好吃。从没说过爱妈妈的小胡这才真正感受到当妈妈不容易,真心诚意地说:“妈妈,谢谢您。”

  “感恩”活动不仅在市八中开展,全市各学校都有类似的活动。前不久,市南坛小学美术教师去外地学习,二年级(6)班美术课由班主任何碧嫦和另外一位教师代课,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时,同学们都不满地“喔”了一声。后来同学们理解了老师的辛苦,下课后同学们忽然深情呼唤:“何老师,辛苦了!”何碧嫦差一点流出了泪水。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中小学生是建设校园文明的小主人

  惠城区潼湖中学在狠抓校园安全管理的同时,在全校开展了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及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己,关爱生命“三防四爱”活动,10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潼湖中学这样的典型在我市枚不胜举,因为“三防四爱”和“告别网吧、远离毒品、远离赌博”等宣传教育活动,已成为全市校园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市一中制订了“十要十不”文明学生标准,编辑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德育读本》,规范学生行为,其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成为我市校园文明建设的亮丽品牌。

  团结互助,乐于助人,更是我市校园常开不谢的精神文明之花。惠东县平山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朱晓新因患肝炎休学一年,今年复读后又突患胆结石,需要一万多元做手术费。正在他爸爸一筹莫展的时候,高一年级全体师生伸出援助之手,捐款4000多元,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学高为师,德崇为范,教师表率成为最鲜活的教材

  近年来,我市开展了“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编辑出版《惠州市师德美言集》,组织观看《师德启思录》,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举办“学校品牌管理论坛”,记者在采访深深地感受到,学高以为师,德崇以为范,教师表率作用已成为校园文明建设不可多得的最鲜活的教材。

    南坛小学五年级(3)班班主任李伟是湖南邵阳人,前不久母亲生病急需钱用,他在南坛邮政所汇款时拾到7000元钱,但他并没有占为己有,而是及时地将这笔款让邮政所的同志归还给失主,失主非常感激,给他送来一面锦旗。李伟拾金不昧的事迹不仅在校园产生很大影响,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也作了报道。

    市特殊学校教师黄少华在“特教”岗位上工作了7年。她用特别的爱心关爱着这群特别的学生。在教学中她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们在手舞足蹈和欢笑声中获得知识。她担任的班级年年被评为文明班级。

    惠阳高级中学教师文玉英站在三尺讲台耕耘已有21个春秋,她大胆提出“大语文”的教学思路,把德育与语文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不错的效果,并在惠阳推广。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