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食品的营养成分需求都不同。现在很多食品的外包装上有一个“营养标识”的小表格,通过这个营养标识,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食品的营养成分,方便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食品。但是目前很多市民对此了解甚少,更别说利用它来令自己吃得更加健康。
买前、吃前看看食品营养标识,做到心中有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市民对食品的成分及营养价值并不清楚,认为看不见油的就没有油,尝起来不咸的就没加盐,但是仔细读过营养标识之后,会对各种食品有新的认识。在买东西、吃东西之前消费者可以通过营养标识了解到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5种基本营养素的含量,这样消费者就不会吃得盲目了。
在市区一家日用品公司工作的营养师王小红说,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可分为5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人体能源的来源合理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0%-15%。一般的健康成人,一天的膳食热量摄入量约为2000-3000千卡。王小红建议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取蛋白质60克、脂肪55克、碳水化合物320克、钠2400毫克、饱和脂肪酸18克、胆固醇300毫克、膳食纤维20克等。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每天所摄取的营养量呢,王小红认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商店买食品时,最好能先仔细阅读营养标识,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多数市民对营养标识了解甚少
虽然营养标识能帮助消费者比较容易地依此选择及安排健康的饮食方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会留意营养标识的消费者很少。
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姚女士,最操心的是宝贝儿子的食物,给儿子买食品时,专挑名牌产品,但她对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标识根本没有留意过。她说,买东西没有考虑太多营养方面的问题,孩子喜欢吃就买了。
江北某电子厂高级白领王小姐说,她一般不会去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识,只是偶尔在购买牛奶或奶制品的时候,才看一下其营养成分。
在市区东平某住宅小区当保安队长的张先生干脆利落地回答记者的询问,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营养标识,所以根本就不会去看。
本报记者朱如丹
营养标识
“营养标识”,在美国称作“营养真相”(NutritionFacts),顾名思义是把食品里主要的各类营养成分标明出来,让消费者知道食品里含有什么,也让他们了解自己吃了这种食品,可以摄取哪些营养,进一步可能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消费者可以从营养标识里看到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5种基本营养素的含量;如果厂商宣称自己产品是高钙、高铁、富含维生素C或者添加维生素A等食品,也必须把宣称的营养素含量标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