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夯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发表时间:2005-11-28 09:43:55  来源:
 
    五中全会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打好产业牌,壮大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一环就是要结合建设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的目标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后勤服务基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将石油化工与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惠阳的两大支柱产业,打好“产业牌”。

    坚持以大型企业为创新龙头。抓住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即将投产对产业拉动的聚集效应,发挥大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乃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作用,着力培育更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在石化和电子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石油化工与电子信息产业两个关键领域的整体创新与突破。

    强化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功能。重点加大对石油化工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使有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并以此为核心力量,抢占同行业技术制高点。引导石油化工与电子信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职工的科技创新能力,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利用石油化工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重点开发最具特色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上档次、精细化、专用化、低消耗、无污染的化工产品,延长石化产业链条,使之既能生成良好的产业效益,又能服务于电子、纺织等支柱产业,形成共强共进的格局。

    整合利用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符合实际的技术中心管理架构,完善技术中心运行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实现产学研联合,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推动区域或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介组织技术创新服务的作用。大量引进外部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实现技术快速进步,企业创新发展。

    打好人才牌,壮大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队伍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根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打好人才这张牌。只有构建充裕的人才资源,才能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保障。

    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用活现有人才资源。加快发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步从重点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向重点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人才培养资金,确保继续教育、科研等经费落实。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实现内容上由粗浅知识教育向高新技术教育的转变,方式上由单一的短期培训向短期培训、国内外研修、挂职锻炼相结合的转变,不断更新科技人才的知识储备。

    加大引进人才和智力工作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的层次和结构。围绕电子、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科技攻关项目、高技术含量开发项目,引进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有突出贡献或携带技术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以项目引进人才和智力,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扩大引进渠道,引进和吸纳本科以上毕业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以及留学人员来惠创业和工作。

    强化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以市场为导向,考核评价为基础,建立与岗位责任、岗位风险和工作业绩相挂钩,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强化对在资本运营、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生产技术作业等岗位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调动和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中介服务水平。

    打好民企牌,壮大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体

    民营经济作为本土经济和富民经济,在实现自主创新、壮大产业实力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加大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挖掘民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作用。

    加快民营科技园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要求,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园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进园开展高科技项目开发,发展高科技产业群。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后备力量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技术和产品。发挥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同行业集中连片发展,形成群体优势。

    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产业转移。针对现阶段惠阳的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停留在第三产业发展的状况,积极引导有潜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第二产业,实现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一是加强本地民营企业与外地民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资本运营、业务合作和产业对接,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产品研发水平。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扶持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走品牌之路。  (作者单位:惠阳区委)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