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面对洪水,他们冲在最前面
 
发表时间:2005-07-02 15:22:24  来源:惠州日报
 
引 言
  “惠州遭遇百年不遇水灾,各县镇连连告急,惠州展开了万众一心的抢险救灾工作。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积极组织抗洪救灾,组织群众自救,舍弃了个人的利益,有的甚至把生命置之度外,在危难时刻显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七一”前夕,记者采访了4位抗洪抢险斗争中的基层共产党员,倾听他们讲述抗洪抢险斗争中的故事。
 
 
  廖池佳,龙门县龙城镇北门居委会支部书记兼主任。
  当时没有救生衣,水都淹到脖子了,我和武警战士手拉着手 水进了居民聚集地
 
    6月20日早上7时许,突然有人狂敲我家大门。原来是顶新街居民小组的群众,他们急促地告诉我,“顶新街已经有6户人家被水浸了。”我猛然间想起了70岁高龄的五保户李秀芳,二话没说,就往李秀芳家里赶。到达李秀芳家里,雨水已从屋后面漫进来了,于是我找来木勺把水往外舀。可是情况越来越不妙,10来分钟后,水已经浸到小腿肚,我这才发现,自己穿的居然是裙子,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把老人家马上转移。老人家开头不解,后来还是给我们说服了。我打电话给居委会的另两名班子成员,让她们一同把李秀芳家一楼的东西全都搬上阁楼。接着,我们把李秀芳转移到了居委会办公楼。

    这时候,顶新街已经有约15户人家被水浸了。约摸过了40分钟,整个顶新街已经漫成一片,不少房子的水深到大腿,李秀芳家里水深更有约1.2米。我和居委会同事又把他们转移到临时安置中心之一的县会议中心。由于顶新街在2003年重新修建后,街面普遍比房屋地面高,所以,洪灾一来,首先就是顶新街遭难。再后来,谷行街又浸了,这样,居委会辖下7个居民小组,已经5个受浸。雨下得越来越狂,我和居委会、居民小组的人分组马不停蹄地穿梭在铁线一般的雨中,把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带。

    9时许,永和村、新华村、环城北等如同汪洋。当我来到这些地方时,看到龙城镇抢险突击队和武警战士们正在救人。一位武警战士见到我说:“这一带还有很多人在里面待救,水很深,大姐你已经不小岁数了,就不要去了吧。”我回答他说:“这里的情况我熟悉。”便加入了救人行列。当时还没有救生衣,水也到脖子了,我和武警战士们手拉着手水进了居民聚居地。在一个房子里,我们发现里面有一个老人和两名孩子,当下把他们救了出来。两个孩子暂时被放在相对水浅的地方,我想这也不是办法,得赶紧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这时,孩子的父亲到来了。我便和他各背着一名孩子开始转移,过深到大腿的水大约800米后,把孩子放到了安全的地方。人们这才发现,我居然穿着裙子在救人。
 
  肖旗峰,博罗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干部,在抗洪抢险中摸黑转移出15名被困群众。
  手扶着木筏,慢慢地涉水前进,水从膝盖漫到腰间,500多米水路走了近1个小时
 
    6月21日傍晚6时开始,我与全县300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连续30个小时坚持在抢险第一线。我们民兵应急分队一连的60多名队员首先赶赴重灾区杨村镇。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冒着大雨到堤坝上堆沙包和转移群众的受浸物品,一直忙到凌晨近5时。6月22日上午8时许,杨村镇多个村庄出现险情,2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接到命令后,我们应急分队的民兵顾不上休息,马上兵分4路到4个村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我和其他7名队员的任务是到坑美村转移3个被洪水围困的老人,着深及膝盖的水走了近3公里路才到达坑美村。但我们却遇到了难题:村里没有船,只有村民们用1.5宽、2米长的大门板和几根圆木拼凑在一起做成的一个小木筏。我和其他队员们用手扶着木筏,慢慢地涉水前进。越往里走水越深,从膝盖漫到腰间,再深及脖子,500多米的水路我们走了近1个小时,路上还遇到泥砖房屋轰然倒塌。在一名村干部的协助下,我们及时找到了3名被困老人。其中一名70多岁的老爷爷躲在楼阁里不肯出来,我们在做通了这位老大爷的思想工作后,小心翼翼地把他从楼阁上背下来并放到木筏上。然后,我们8名队员站在小木筏两旁慢慢往前移行,1个多小时后终于把3名老人送到安全的地方取暖和避险。

    下午4时多,我和另外一名队员欧浪兵又赶回坑美村其中的一个村小组解救被困群众。一路水流湍急,我们花了差不多1个小时才把船开进村子。只要见到房屋,我们就开过去并大声喊叫有没有人被困。在一栋房屋前面的一堵围墙上站着10多个人等待救援,我们迅速把船开过去。这里水深已至两米,这一大家子刚从房屋的楼阁上互相协助转移到围墙上来。事不迟疑,我们两人立即把小孩和老人先抱上船。经过来回两趟1个多小时的奔忙,至傍晚7时许,这一家子12口人全部被我们安全转移到坑美村小学。
 
  刘寿全,博罗县水利局局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到抢险现场。
  冒雨巡查河堤摔倒,左手腕骨折,缠着绷带在办公室指导抗洪抢险工作
 
    6月20日上午,接到公庄镇一水库出现险情报告后,我和县分管农业的领导马上赶去现场了解情况。当日中午,又接到麻陂镇三科村出现山洪暴发水淹村庄的险情报告,我和县领导随即赶赴受灾第一现场。此时被淹村庄水深已达1米。我们马上组织人力转移群众,同时立即从局里调来冲锋舟支援抢险。下午4时许,麻陂圩镇和三科村又“告急”,形势越来越严重。此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也赶到了抢险现场,并在三科村成立了现场指挥中心。冒着阵雨,县、镇、村干部连续奋战到晚上9时许,麻陂圩镇及附近几个村庄受洪水围困群众终于全部转移到安全地方。

    21日一早,雨还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在部署防汛工作任务后,我们单位组织了5个工作组分赴公庄、麻陂、杨侨、杨村和泰美等镇指导抗洪抢险工作。当日下午,杨村、泰美先后出现堤坝溃堤险情,我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到各抢险现场。

    由于连续多天下暴雨,致使水库水位急剧上涨。22日,我们了解到泰美镇河堤出现管涌,立即赶赴现场指导堵塞。下午5时许,由于上游洪水涌入和内涝,河水漫过堤坝并涌上杨村圩镇街道,我们马上调配人力堵街口。傍晚6时多,为防止堤坝出现决口造成更大的洪灾,我和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随县领导冒雨巡查李村河堤。晚上8时多我们开始往回走,刚走到一半,由于没有照明工具,且堤坝又窄又滑。突然我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左手撑到堤坝上,一阵疼痛袭来。我咬咬牙爬起来忍痛巡完堤坝。傍晚9时多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左手腕部骨折,医生对我进行了紧急包扎。当晚回到县城后,医生对我的手腕骨折处进行了矫正和固定,并叮嘱我要留院观察,县领导也赶到医院看望了我,并“命令”我要听医生的话。那样,我被迫在医院里呆了一天。23日,我实在忍不住缠着绷带赶回了办公室,迫不及待了解前线人员的抗洪抢险情况。
 
  张源康,惠城区矮陂镇大岭村委会副主任,是一位有着1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为了抗洪救灾,我3天3夜没合眼,我们的镇、村干部3天没有穿过干衣服
 
    21日凌晨5时,听说有村民的房子泡在了水中,我急得立刻从床上跳了起来,出现在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把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洪水无情,慢一点,后悔的事情就多一点。

    可是在转移村民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困难,大岭村在一座四面环水的岛上,这里的村民早就习惯了水的存在,都有些不以为然,即使有些村民家里已经进水了,他们还认为这些水很快就会退下去,有些老年人更是不肯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还好,通过镇干部、村干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们终于将村民都接到了安全的地方。

    由于光想着抢救村民,我的家被洪水淹了,两台几百块钱的抽水机烧坏了,床、柜子什么的,都泡在了水中。由于我一直用自己家的小机船帮助本村和其他村的村民救人、救物,几天下来用了300多公斤油,妻子有点生我气了,但我心里明白她一定会理解我的。妻子和家人是村里最后被转移到安全地方的人,当时洪水已经非常危险了,是市领导他们亲自架着冲锋舟来把我妻子接走的,我当时看到妻子眼里有泪花,我知道她肯定不会生我气了。

    为了抗洪救灾,我3天3夜没合眼,我们的镇干部、村干部3天没有穿过干衣服。这些都不算什么,转移村民的过程中,倒是有一件事情真的让我害怕了,由于水位持续上涨,船行驶的时候,总会被水草等东西缠住,只有跳到水中,解开这些水草,才能让船继续前进。但水里有什么?水里不仅有蚂蚁、各种虫子什么的,最可怕的是,水里到处游着一种叫做“百步蛇”的毒蛇,被它咬上一口,人便会没命。可是怎么办,我是一个有着1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站出去!
 
    本报记者刘耀龙 贺小山 付海燕 特约通讯员邓东方 李晓敏 通讯员廖福友 曾玉池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