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民情关注
 
市区排涝后的反思
 
发表时间:2005-07-07 10:26:00  来源:惠州日报
 
    从6月中旬起因大雨,本报接到的读者关于城市道路被水浸的来电明显多了起来。到6月下旬,随着几场特大暴雨的到来,有的道路水浸最深达1.3米。6月22日至24日,记者随排水人员到了市汽车总站、刘屋山、红花湖、江北文昌路、江北文华一路、南坛路、麦地路等路段,看到市排水管理处的职工干部紧张排水,使大多数街道暴涨的积水在几小时内得到有效排泄。但市区排涝后也留下了诸多问题值得反思。
 
    平时垃圾乱倒,施工破坏植被和绿化,导致下水道被堵严重
 
    6月24日,记者在南坛路、麦地路、江北文华一路、环城西路等处发现一些还来不及清理的沙井井口堆满的垃圾,其中最多的是一次性水杯、饭盒、塑胶包装袋等。市排水部门人员说,从平时的检查维护中发现,堵塞下水道的主要就是这些垃圾,加上到了大雨时许多地段的垃圾来不及清理,就更是让下水道遭殃了。据了解,这些随水涌入下水道的垃圾有些就是乱倾倒垃圾造成的,记者曾接到过市民这方面的投诉。排水工不仅要艰难地去一个个地拉开井盖,还要不停地清理垃圾,以防垃圾堵住下水道。
 
    在刘屋山和红花湖公园附近,因施工人为破坏植被等原因,导致山坡泥沙因雨直接灌进了城市下水道,其中还夹带一些废弃建筑材料。刘屋山的山泥水土流失问题由来已久,影响了山下科肚片区几条内街,每当大雨过后,山泥冲下覆盖路面,造成附近的下水道被堵成“重灾区”(右图为红花湖公园附近因只顾取土建设后不及时搞好绿化的情景,造成山泥冲泻,沙泥石直接灌入下水道)。这些情况告诉人们,除了工地要文明施工外,还有一个开发建设后如何绿化保土维护的问题。
 
    据了解,一些市内洗车场常年将洗车时产生的沙泥直接排入下水道,每年因此产生的下水道淤塞物以万吨计。据调查,在下埔等洗车店开设得较密的闹市区,其附近的下水道因冲洗车轮的泥沙堵塞太多,而需要增加检修、疏通的人力物力。
 
    还有饮食业经营所产生的油污有的直接向城市下水道排放,其粘在下水道内壁的油垢板结后,造成下水道内壁直径变小,降低排水管网排涝能力。
 
    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假如市民都能做到自觉不随处丢弃垃圾,假如商家都能做到不乱排乱倒,假如建筑施工单位都能自觉按规定做到一边建设,一边搞好绿化并清理好工地的建筑垃圾,总之大家都爱护城市下水道的话,我们的城市才能永保排涝泄洪能力,遇大灾而无大患。
 
    未雨绸缪,须及早作出防洪排水预案
 
    为了方便市民生活、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惠州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下大力气,狠抓城市排水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市政部门积极努力完善和整治城市排水设施,增加铺设下水道159公里,使市区的下水道达到了目前的408公里;清理下水道34公里,清疏沙井、集水井15000多座,更换井盖4165套,其中为防盗更换了新型防盗井盖4000多套。市区排水设施完好率连续4年保持在98%,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排水排涝能力。
 
    早在今年开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就对多年来的气象局势作了认真分析,形成“久旱必有大雨”的前瞻性认识,对今年的汛情作出了较为符合科学的预计,并提前拟出了排涝应急预案。职能部门对全市区的下水道管网现状进行过摸底调查,具体情况细致划分,制定分片排涝化险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并且制订出了应对紧急情况的突击治理措施。为了保证遇险时排涝及时,全局各方面准备工作早在开春后就已紧锣密鼓地进行,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先行对以往容易积水的城市下水管道组织了一次大范围的清疏,对市政道路上的沙井和井盖进行维护,更换、补上了一批沙井盖。
 
    当然,这次也暴露出一些下水道的问题,如有的地方平时要加强疏通检查,对有的下水道不能较快排泄,要找出症结,在雨后及时解决,以防下次出现排水不畅。 
    本报记者 任晶晶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