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
丁元竹在《学术月刊》撰文指出,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政府公共服务是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类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全社会参与,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差距的基本手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张福有在《红旗文稿》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增强文化支撑力的根本;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是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和持久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从而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并使之发挥坚强的支撑作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应增强文化竞争力
范佐来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撰文指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文化发展带来许多正面、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有助于解放思想,博采各国文化之长,补己之短,构建民族文化。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市场生存和发展艰难,扩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加剧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融合。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和加速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要高度重视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负效应,严肃对待,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化解不利影响。
两税合并有利于稳定吸引高质量外资
姚琦在《湖北日报》撰文指出,《企业所得税法》通过后,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取消了。我们应该认识到,税收优惠不是外资选择我国的主要原因。从长远来看,两税合并不会削弱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而有利于稳定地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保障国家的税收主权。投资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物质环境,以及政治、法制、经济、社会等“软环境”。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庞大的市场、优秀的人才、良好的基础以及成熟的配套工业。税收优惠一般不能根本性地改变投资地区存在的主要缺陷。
努力建立生态旅游认证机制
陈立平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从世界各地开展生态旅游的实践来看,一种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我国生态旅游尚属早期探索阶段。我国当前的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态旅游严重泛化,片面强调生态旅游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部分;二是环境恶化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重开发,轻保护,把一些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毁于一旦;三是管理机制尚未理顺;四是市场定位模糊、错位;五是当地居民的利益保障缺失。应切实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加大生态旅游教育力度,建立生态旅游认证机制,重视生态旅游市场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