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生
学者吴维库曾列举当今社会一些怪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心灵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说知心话的人在减少;房子大了多了,但完整家庭少了;路越来越宽,但心胸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这些现象都是与和谐社会不相符的。2006年广东省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社会进入转型的关键期,人们的心态和谐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部分群体的心态存在着“收入-幸福悖论”:收入在增加,安全感、满足感却下降,少数群体甚至产生仇富、仇官的极端心态。这里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人们自身心态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即生态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即社会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和谐,即心态和谐。个人的心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的社会心态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主流的社会心态是稳定、积极、向上的,但部分群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心态上出现迷惘、浮躁。如果不加以重视、调节,随时都会危及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引导群众树立和谐心态。我们每一个公民也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平和开朗、诚信守法、知足感恩、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起点、能力、机会、性格。要带着平和开朗的心态去竞争,要带着诚信守法的观念去发展,要知道,学会知足才能常乐,学会感恩才能赢得尊敬。心态和谐了,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就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