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激荡,潮涌东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大战略,一项惠及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在丙戌新春拉开大幕。
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的部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市“十一五”开局重点谋划的第一件大事,并将成为一项长期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决贯彻,狠抓落实。
我市一向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力推县镇经济、特色农业、中心镇发展,狠抓固本强基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新政一个接一个,工作一环扣一环,对“三农”厚爱有加,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和全国一样,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这直接影响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发展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从科学发展观的新高度,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解决“一保五难”问题入手,给农民送上了很多“干货”。精神就是动力,政策就是机遇。全市各地要乘势而上,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阶段,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也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贯彻中央要求,实现群众愿望,我们就要通过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经济繁荣起来,让农民钱包鼓胀起来,让农村文化活跃起来,让农村环境美化起来,让农村社会和谐起来,使占全市人口六成以上的广大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满怀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真挚感情去做工作,去抓落实,但切忌“感情用事”,戴着“形式主义”的帽子去搞“一刀切”。各地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条件千差万别,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抓点带面,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向全国、全省的先进看齐,快马加鞭,先行一步;基础薄弱的地方,可以从有条件的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要允许起点有先后,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不搞“齐步走”;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不搞行政命令;要鼓励差异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不搞“千村一面”。我们尤其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依靠农民,相信农民,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经济发展,改变家乡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全市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全力推进,增进农民福祉,打造新时代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