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暑假期间,一些旅行社推出的中小学生大学“名校游”十分火爆。名校游何以“高烧不退”?这不得不让人作一番思考。
大学是传授科学专业知识的场所,名牌大学之所以有名,其科学与人文氛围也有别于其他学校。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家庭把到著名高等院校旅游作为孩子课堂以外的教育形式,让孩子走出家门到这些高校去参观旅游,感受这些高校的人文底蕴,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抱着报考名校的目的参加“名校游”,其激励的作用肯定要大打折扣,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甚至还会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依笔者看来,“名校游”之所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捧,主要原因还是源于一些家长和学生内心深处的“名校情结”。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考生和家长进行的专项问卷调查显示:被访者中,“名校情结”观念比较严重的家长占79%,学生相对于家长要少一些,但也占了67%。从这两个数字看,众多家长、学生对“名校游”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怪了。
正当一些地方学生暑假“名校游”仍然火爆的时候,有些地方“名校游”却出现了冷清的场面。据报道,进入暑假以来,哈尔滨、长沙等地的“名校游”报名参团出行的学生游客并不多。的确,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过好暑假每一天,这才是对待“名校游”的正确心态,那种给学生套上报考名校枷锁的“名校游”是该降降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