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先哲说过:“谁敢舍族邦之分,惟才是举,成大业也。”“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成大业……”
有一派新象:近年来,我市一批毕业于各地名校的学士、硕士、博士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纷纷走上领导岗位。有些优秀的硕士、博士还担任了或即将担任县(处)级单位的第一把手。这新象的意义在于:结束或即将结束没有硕士、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士担任主官的历史;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
有一种喜势:这些年,一大批年富力强、又具有名校学历和相应职称的中青年干部纷纷被任命于要位。这些年轻的面孔已成为我市各地各战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有一组数据:我市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下简称《条例》)为准绳,近3年来,市县两级先后开展4次公开选拔,共选拔64名处科级干部……
有一个行动:市委、市政府日前设立并启动我市奖励人才的最高奖项——“惠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奖”,下设“科技之星”和“创业之星”两大奖项,百万元重奖十名突出贡献人才……
就在最近即7月23日,本报刊登最新一批市管干部任前公示通告,24名拟担任市管领导职务的同志亮相媒体接受群众监督,具有名牌大学学历和高学历的占60%多。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会发现,这“公示”预示着一批高学历、高职称而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将走上领导岗位……
这些信息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对全市干部尤其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干部热情关心,严格要求,敢于把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工作压给他们,希望他们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这并非偶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为标志,惠州可谓机遇在握,蓄势正发。能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我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这个大局,树立“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超前战略眼光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谋人才一役”而“谋发展全局”。
在充满希望的惠州大地上,谋人才就是谋全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事业方兴。市委书记柳锦州就曾多次强调,“惠州有条件当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冲上前列。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紧迫”。在今年2月召开的在惠博士新春座谈会上,他借用民间典故和历史典故,强调“聚才莫效武大郎,用才谨防赵括辈”,强调要海纳百川、广纳群贤,同时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我市人才工作。
在充满希望的惠州大地上,谋人才就是谋全局。古之刘备三顾茅庐“谋”孔明,得以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今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的可持续,必须要有人才的可持续作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必须要有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作保证。良好的机制是选拔“千里马”的最好“伯乐”。市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实现了公推公选经常化,竞争上岗普遍化,干部交流制度化。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市市直党政机关和各县(区)全面实行了中层领导职位全员竞争上岗。仅市直党政机关就有1050人参加38家单位的418个中层领导职位竞争。这种“全体起来、零点竞争、重新洗牌、有位必竞”的做法,打破了论资排辈、照顾平衡的传统观念,拓宽了选人视野和渠道。与此同时,还出台转发了与《条例》相配套的制度32项,构筑起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人才“演武场”,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形成了梯度发展的人才队伍结构。
在充满希望的惠州大地上,谋人才就是谋全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对领导干部的朴素要求,也说明领导干部在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市委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来抓,创造性开展市县两级联合进行的“公推公选”,不仅公开推荐选拔了一批领导干部,还公推公选了220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同时,大力推行考察预告制、票决制、任前公示制。其中,我市在市县两级全部实施了票决制,至目前,全市对1032人实行了投票表决制。为提高领导干部的“免疫力”,我市还创新选人用人监督机制,发挥组工部门之“稽查员”、干部监督之“协管员”、巡视组之“特派员”、党代表之“联络员”的作用,构筑防止“卖官买官”、“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防火墙”。今年以来,又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上狠下功夫。这些成果也在不久前的抗洪战役中得到了检验。群众评价说,“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是靠得住的!”
在充满希望的惠州大地上,谋人才就是谋全局。《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论其治国成功之道,结论是两个字“人才”。他总结了五项用人原则:一要懂得爱才,“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二要懂得用才,“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三要尊重人才,“见贤者敬之,见不肖者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四是重用德才兼备者,“正直之士,比肩于朝”;五是公平、公正、择优,无论“汉、夷、狄”,只要有实际能力,“爱之如一”。以古观今,惠州的人才观莫不如是,其区别在于,今之科学人才观非靠个人意志去维护,乃凭科学制度作保障。于是乎,一批批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经受过实践锻炼的干部走上各级主要领导岗位;同时,学历虽然不高,但能力强、重实干的干部同样得到了重用。“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英雄不问出处,惟才是举,实干者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说的就是社会的和谐,从一侧面可以理解为人才环境的和谐。且看今日惠州,“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以制度为基、以机制为梁,良好的人才平台已经建立;从党委、政府的推动,到社会公众的互动,和谐的人才环境已经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用好人才就是珍惜财富,开发人才就是创造财富”的观念,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干事创业,力争上游,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发展要靠人才;人才推动发展。人尽其才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阳光的社会。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开放的惠州,人才麇集,四海志士中流击水,八方英雄奋勇争先,努力建设繁荣、文明、法治、和谐、安康惠州。我们看到这种景象,油然而生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有一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