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地处城市与乡村之间,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农村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布局与自然形态仍带有较多的乡村元素。因此,中心镇的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两个特征,体现“城”“乡”特色。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制定科学总体规划,积极向城市靠拢
中心镇的规划和建设要高起点,力求避免中心镇的规划建设不协调现象。
首先,要考虑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依托具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集中、市场经济发达的中心镇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形成强大的规模集聚效应,促进地域城市化核心的形成。由于有强大发展潜力和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心镇往往呈跳跃式发展,因而要考虑城镇长远的整体利益,而采用城镇合理发展容量和合理布局形成来作为规划控制城镇发展规模的依据。
其次,要考虑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达、城镇密集的地区,中心镇不仅是一定地域范围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心,还是小城镇群的中心。这些小城镇一般个体私营经济发达,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经济与行政体制的限制,区域经济整体效益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基础设施与城镇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与协调,影响整个区域城市化水准。因此,在编制中心镇总体规划时,必须对这个城镇群体进行统一的协调规划;明确功能分工,最大限度发挥城镇群的整体效能;对社会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和布局,提高使用效率;对自然环境、绿色开敞空间统筹考虑,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制定出更合理、更长远、更整体的总体规划。
再次,要统筹镇村体系规划。中心镇是地域农村城市化的核心。而在以往“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这一村镇体系发展模式中,中心村也是一定地域内次一级的融生产、居住与服务为一体的人口聚集区,因此,在中心镇的镇域规划中,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用地空间范围的镇域空间发展规划更显重要,中心镇的镇域“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应转到以中心镇主域区的城镇建设上来,在镇域里形成中心镇与村庄居民点两级体系,适度限制村一级非农建设的扩张并进行适当的整合。
体现乡村小城镇特色,提升中心镇品位
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点,中心镇是未来的小城市,但是它脱胎于小城镇,扎根于广大农村,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带有鲜明的乡村小城镇特色。因而,中心镇的规划不仅要按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更要切合乡村小城镇的实际,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继承小城镇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保护和运用好小城镇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
要通过整合工业区优化城镇规划。作为农村地域经济中心,乡镇企业发展布局有较大随意性,规划要采取引导方式,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形态。在总体规划中尽可能结合现状,保留城镇边缘各相邻村庄的企业,并在交界处合并成一个大的城镇工业片区,既能达到远期城镇工业分区成片规模布局的合理形态,又能在近期内满足各村企业发展要求。
宜采用小断面、高密度的道路网体系解决中心镇交通问题。适应小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与建设特点,路网规划必须摒弃大中城市宽而疏的结构形式,形成窄而密的结构特点。在保证城镇主要交通干道和主要景观道路宽度要求下,在中心区采用小断面、高密度路网结构形式,既符合小城镇交通特点,亦能充分体现小城镇景观特色。同时,规划既要反映出现代商贸给城镇带来的时代烙印,又要体现小城镇特有的丰富、亲切宜人、富有活跃的人文活动氛围的传统商贸特色。保留具有人性化尺度的传统商业街巷和历史文化,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古村落、古街道、古巷、古树木等,加以妥善保护。 (作者单位:惠阳区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