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发展为己任,常怀发展之心,常谋发展之策,常干发展之事,从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服务好群众,发展好经济,真正实现以发展促民富、求和谐。
提高服务之效,解民之忧
当前,群众最需的是提供服务。只有服务好,才能顺民意、聚民心。民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一定要从群众“最需”上入手,力求以服务赢民心、求和谐。一要有服务之心。要把服务装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带着服务的感情,带着服务的责任,切实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二要有服务之能。努力练就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把服务做到位、做到家。三是要有服务之效。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要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多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多办力所能及的事。
帮扶困难群体,排民之困
客观地讲,眼下一些群众还有很多困扰生产生活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务必从群众“最急”的问题上下功夫,为民帮难解急。一要明确重点对象。帮难解急首先要把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二要解决突出问题。帮根据群众要求和不同困难的情况,因地因人因户制宜进行帮助、救济和扶持,提高扶贫解困的实效性。三要严格责任落实。在为群众帮难解急中,能解决的,必须抓紧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必须做好解释工作;自身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和协调。
重视维稳工作,保民之安
民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没有民安就不可能有和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维稳工作,着眼于保民安,求和谐。一是抓淳化民风。加强普法教育,引导公民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制的权威。二是抓综合治理。重视抓好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路子,努力做到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抓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把手抓维稳领导责任机制,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联动和群众监督、严格督查的考评机制,并使这些机制相互配套,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功能。同时,要注重从改进干部的作风抓起,通过抓作风的改进,从根本上化解和消除民怨。 (作者单位:龙门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