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域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科学地确立该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有效地引导其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持续维系区域特有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社会3个层面实现互动,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政府层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导向机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干部业绩考核的指标,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发挥税收、金融、价格和财政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把基本要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企业层面,推行清洁、节约生产。重点关注石油化工类企业、资源开发类企业、能源消耗比较大的企业、工业废弃物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或集团,通过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实现企业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高效循环。
社会层面,建立循环型社会新理念,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循环经济知识和理念,把循环经济的思想渗透到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之中。使每一个人都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循环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园区经济建设、环境监督管理等有机结合
与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创建循环型城镇与社区。以构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区为目标,对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采取优先序列安排:减量化→再利用→再资源化→焚化→掩埋。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减少污染点源的数量。通过招商引资,抓好生态城镇建设试点工作,为生态镇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
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继续实施惠州“两江四岸”优化美化工程,另一方面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同时,逐步实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
与加强园区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污染集中处理能力。构建生态产业链,构建开发区内的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高效耦合系统。
与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新老污染源的控制力度。
重点抓好制造业、旅游业、现代生态农业等经济的循环发展
惠州数码工业园三栋工业区和潼侨工业基地是惠城区重新规划并重点改造建设的两个重要园区,要千方百计使之成为产业成链、资源循环的生态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大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聚集地,使工业链与生态链相互交融。
大力实施“旅游旺区”的战略,做好惠州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同时,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控制性详规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按规范进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鼓励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正确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土地的合理、集约和可持续利用。 (作者单位:惠城区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