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力争2008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发表时间:2006-12-31 10:33:36  来源:惠州日报
 
    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城市之间激烈角逐的至高荣誉。如何在区域竞争中迅速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谐发展、快速发展?报告把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列为“十大建设”之一,不仅显现了市委通过“文明创建”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综合素质的决心和气魄,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市委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施政理念。

    2003年,我市跻身“广东省文明城市”行列,2005年我市又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6年中央12家媒体对我市创建经验进行集中采访宣传……从一步步坚实的前进脚印中,我们深信,全市各地各职能部门及全体市民只要齐心协力,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创建工作,就能实现市委既定的“力争2008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工作目标。

    大力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市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惠州的基础。要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报告明确提出要面向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近年来,我市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连续多年在全市开展“机关创五好”、“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有效地增强了市民的整体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市民的公德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要进一步丰富各种创建载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创建成果的同时,践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道德理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讲团结、讲进取、讲品位,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崇尚文明、追求文明、传承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和惠州特色的城市精神。

    大力建设文化大市

    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的内核,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既要有经济发展的硬指标,也要有社会文化的软指标。报告响亮提出人本立市、文化兴市战略,确立“文化就是生产力,文化就是凝聚力,文化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全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惠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具特色的“四东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又有潜力巨大的文化市场和较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市,发展文化产业,符合惠州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享,逐步扩大免费义务教育覆盖面,大力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的毛入学率,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让市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其次要大力扶持和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艺术、体育等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渗透融合。三要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文化的盛宴,精神的食粮。四是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艺术精品创作,下大力气培育和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惠州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惠州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市民共同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文明创建工作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层面,辐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一致,全民参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多年来,我市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协调、部门配合、城乡联动、军民共创、全民参与”的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创建格局和行之有效的创建机制,使创建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创建工作的主体,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竞争白热化,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只有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紧紧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力巩固“四块金牌”的创建成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断丰富文明家庭、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的创建内涵,不断把“十佳廉政公仆”、“十佳孝子”、“十佳健康快乐老人”、“十佳文明学生”、“十佳外来工”和“十佳军嫂”的评选活动,军警民共建和青年、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文明水平。

    大力夯实文明城市硬件基础

    报告提出,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服务市民、承载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改革创新城乡建设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文明城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不仅需要良好的城市软环境建设,也需要完善配套的城市基础硬件设施。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改变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上,大手笔,大投入,陆续建成了体育中心、图书馆、截污工程、市民乐园、滨江公园等等一大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心项目,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但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的测评标准,仍然存在硬件指标得分偏低现象,因此,要切实加大如下工作力度:一是抓好文体卫基础设施建设。按时按质完成科技馆、博物馆、群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活动设施等建设。二是抓好市政工程建设。道路、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街巷设施、公交车站点、地名标牌的设置等尚未达标的也要加快建设和完善。三是继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园林城市建设,让惠州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好,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美好生活。四是继续抓好“畅通工程”建设,让市民出行方便、快速。此外,要进一步加强消防等安全生产设施建设,确保不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安全事故等在文明城市考评中一票否决的事件。

    (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惠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