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大小多少”看民生
 
发表时间:2006-12-27 09:15:08  来源:惠州日报
 
李朝荣 曲 哲
 
    “建设我们这座城市的人民群众,正越来越多地分享这座城市发展的成果。”几天来,市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惠泽民生的发展战略成为与会代表热烈讨论的话题,并产生强烈共鸣。

    增加城乡人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让农村、农民休养生息;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缩小贫富差距……讨论中,党代表们发现,报告中与民生相关的“增多”、“减少”,“多予”、“少取”,“扩大”、“缩小”等表述达20多处。“大”与“小”、“多”与“少”的辩证法,凸显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事实上,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始终强调并力行这一执政理念: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通过全面免征农业税、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措施逐年减轻农民负担;4年全市投入6亿多元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推进“改水”、村道硬底化建设、危房改造、卫生站建设工程,全市435个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基本脱贫;出台和实施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多种形式办学,解决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等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进入发展战略机遇期、黄金期的惠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的政权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基于此,党代会把关注民生、发展成果惠泽民生作为今后5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提出了一系列目标更高、范围更广、措施更实的改善民生的措施: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的政府公共产品不断增多;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让农村、农民休养生息;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市新增财力的70%、县(区)新增财力的50%用于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享,逐步扩大城市免费义务教育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公共设施,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营造发展机会均等、享受发展成果公平的体制机制,缩小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和发挥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领域与作用……

    民生问题解决了,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了,社会的和谐程度也就提高了。这是执政为民的基点,也是百姓的期盼。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