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论坛瞭望
 
发表时间:2006-12-25 11:27:21  来源:
 
    扫除构建和谐社会的“拦路虎”

    徐显明在《新华日报》撰文指出,在迈向和谐社会的大道上,5只“拦路虎”困扰着我们的进步:第一,由经济的二元性所产生的城乡二元性和社会结构的二元性,正被制度性地安排为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二元性,使人们获得权利和利益的根据不是能力而是身份。第二,分配不公、起点不公、机会不公、规则不公是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影响了不同群体对制度正义的信心。第三,人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已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第四,在所有交换领域中发生的腐败,正侵蚀着国家制度的有效性。第五,社会规范的失效,使人无法预测行为后果,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种因素导致收入差距形成和持续扩大

    唐茂华在《中国发展观察》撰文指出,当前中国收入差距的形成和持续扩大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市场化本身的结果,这种由市场本身所形成的收入差距,往往被视为追求经济效率所必需的;其二是市场化不足的结果,市场化改革始终难以进入那些触及经济体制核心部门现实利益的生产要素领域,当前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腐败、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化、反市场化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其三是过度市场化的结果,市场化改革迅速席卷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品领域,住房价格、教育成本、医疗支出的攀升导致低收入群体的相对贫困化。

    原生态文化保护存在3大困惑

    张云平在《浙江日报》撰文指出,在当今形势下,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主要存在3大困惑:一是原生态文化的许多表现形式,如歌舞、诗歌、技艺、风俗等存在口耳相传的传统。这一流传习俗客观上给保护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原生态文化著作权的保护及其把握“度”上的困惑。原生态文化许多艺术形式是活生生流传于民间的东西,我们往往忽略了其著作权的问题。三是原生态文化如何鉴定的困惑。

    消费领域存在重个体消费轻社会消费现象

    朱步楼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目前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从总体上看,消费水平仍然不高,消费结构还不够合理。从消费层次看,存在着重享乐型消费、轻节俭型消费的现象。一些人富裕起来之后,把消费等同于享乐,在消费上及时行乐,毫无节制。从消费主体看,存在着重个体消费、轻社会消费的现象。许多人的消费方式注重表现自我,忽视了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救助和扶贫济困时捂紧口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进一步发挥政府引领文明消费的职能。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