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和谐教育应立足公平发展
 
发表时间:2006-12-25 11:29:47  来源:
 
    □杨鹏飞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大力推进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概而言之,就是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科学、合理的配置。

    推进和谐教育必须主动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城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和谐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在教学实践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负担过重。在师生关系上,缺乏民主平等,有些忽略了爱心和情感教育,造成沟通不畅,教育的感染力不够强。在学校管理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在学校布局上,校际发展不平衡,市区择校矛盾突出,义务教育不能较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教育不均衡问题严重,城乡学校发展不平衡,部分山区农村学校属“薄弱学校”和“麻雀学校”,学校建设经费短缺,办学环境仍需改善。

    以上教育不平衡、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教育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有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要积极主动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此,惠城区教育要在立足均衡发展、公平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应从教学和谐、师生和谐等方面入手

    以“教”和“学”关系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和谐,是和谐教育的核心。学校各种“教”的活动,既要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要调整好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的和谐等。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强化和谐教育的前提,并与学校教育效果密切相关。如学校领导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师生关系影响最大。教师要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健康成长,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惠城区委)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