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2日至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等12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组成采访团,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工作进行集中采访。采访期间,12家中央媒体先后集中参观采访了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仲恺高新区等项目,并根据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情况,按照各自报道的侧重点进行采访。
10月22日上午,国家农业部和广东省政府在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2006南海海龟放流活动暨国际海龟年宣传月启动仪式”。这样一个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保护资源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直接反映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亮点的活动,成为中央媒体到惠州后收获的第一个采访成果。
此外,新闻采访团的记者们还深入到TCL集团、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工地和博罗、惠东、龙门等县(区)进行为期3天的分散采访,广泛深入宣传和推介惠州,形成了以“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为核心的主题,全景式报道惠州创建文明城市情况的格局,成为一次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新闻宣传战役。
浓墨重彩描绘惠州魅力 12家中央媒体共发稿27(篇)条
这次中央媒体对惠州的集中采访和宣传,规模大、档次高,效果非常突出,这在惠州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从11月13日开始,新华社连续发出长篇通稿,中央电视台连续在《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中进行报道。其他中央媒体也从11月14日至15日集中刊发了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据不完全统计,12家中央媒体共发稿27(篇)条。其中9家报纸共发稿18篇,中央电视台发稿6条,中央电台播出3篇。此外,国内重要网络媒体人民网、新华网、搜狐、新浪等数十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影响甚大。整个宣传报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气势恢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了惠州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和典型经验。
《人民日报》于11月14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广东惠州奏响和谐乐章》一文,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惠州的人文环境,彰显了惠州的创建特色。同一天,在第8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创建促和谐 和谐促发展》的评论员文章,“惠州市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先后摘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五块金牌’,探索出一条新兴城市的发展之路……大亚湾畔、西子湖旁,一个具有现代人文气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生态城市,正以绚丽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祝福惠州明天更加美好。”该评论全面剖析了惠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情况,并对惠州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给予充分认可和肯定。此外,《人民日报》于11月15日在特定版位刊登了《“和谐惠州”活力迸发》等重头报道。
新华社于11月14日开始先后发表了《和谐文明之风扑面来——广东省惠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纪实(上)》、《“不辞长作惠州人”——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下)》两篇文章,报道全面展示了惠州创建工作的亮点、特点。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从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方面报道了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情况,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惠州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加快协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此外,中央电视台于12月3日在10频道播出了《文明中国——<海上惊魂>》,该专题讲述了惠州市大亚湾区武警官兵风浪里舍身勇救加油船的真实故事。
《农民日报》于11月15日发表《创建促和谐 和谐促发展》一文,反映了惠州的发展变化,全面检视和总结了惠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丰硕成果和经验,使惠州的创建经验在全国得到宣传和推广。
《科技日报》记者还深入到各数码企业进行采访,并于11月14日至15日在特定的版位分别刊登了《左手数码右手石化》、《山水相依人文相伴》两篇大篇幅的报道,把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崭新的城市形象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惠州的无限魅力,极大地提升了惠州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国内重要网络媒体人民网、新华网、搜狐、新浪等数十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了惠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报道。人民网接连转载了《奏响和谐惠州文明乐章》、《文明惠州和谐发展》等4篇文章;金羊网转载了《石化与海龟和谐共处》;北青网转载了《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等,这些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筹划部署 做好协调 400个典型案例供中央媒体参考
迎接采访团的工作涉及项目多、活动频繁,各种场合的领导讲话、致词、各类资料、背景材料等文字材料数十万字,数量庞大。为此,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刘耀辉亲自指挥,召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拟写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报告、情况汇报等重要文稿进行讨论分析和筹划部署。为了赶时间,写作人员加班加点、熬夜到天亮。为了能够准确、清晰地提炼和表达惠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新经验、新做法,市委宣传部几位副部长也都亲自执笔撰写、修改材料。
为了让中央媒体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得以充分了解、采访和报道好我市的典型经验、生动事例和突出亮点,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创建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全市大量的事例中经过几番精选,最终挑选出400个典型案例作为宣传报道的素材提供给中央媒体的记者们参考。
此外,这次前来采访的媒体规格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要圆满完成工作,需要认真扎实做好组织、筹划和具体实施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市创建办在中央媒体采访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协调作用。如在中央媒体来惠州前,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会议,就集中采访活动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分工,提出“一对一服务”,并从我市3家媒体抽调了6名记者参与接待工作,根据中央文明办的要求,科学、合理、有序地设定目标,分解任务,跟踪督促,指导落实,圆满完成了媒体见面会、参观市容市貌、集中和分散采访、各界代表座谈会、市委书记和市长个人专访等采访活动的配合工作。
创建促和谐 和谐促发展 主题好组织好策划好质量好效果好
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惠州,把惠州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典型向全国隆重推出,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惠州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肯定。
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刘耀辉总结说:“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惠州,至少在5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即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惠州,把惠州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典型在全国隆重推出,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惠州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肯定;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惠州,把惠州的创建经验提炼为‘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是对惠州多年来坚持走有鲜明惠州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的有力总结和全面深化;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惠州,把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崭新的城市形象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提升了惠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惠州,真实反映了惠州的发展变化,充分表达了广大市民的心声,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热爱惠州、建设惠州的热忱;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惠州,使惠州的创建经验在全国得到宣传和推广,是惠州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又一次胜利推进。”
此外,中央媒体的集中采访和宣传以“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为主题,切合了惠州创建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充分体现了我们确定和选择的“主题好”;全市上下把中央媒体的集中采访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领导有力,协调有方,责任明确,工作到位,使各项采访任务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我们整体工作“组织好”;各有关部门都对中央媒体集中采访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全面展示了惠州的亮点、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我们整体工作“策划好”;中央媒体的集中宣传不仅篇幅大、分量重、层次高,而且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增强了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策划工作“质量好”;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和宣传惠州,既是对外宣传惠州和塑造惠州城市形象的难得机遇,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协调工作“效果好”。
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惠州,把惠州的创建经验提炼为“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创建—和谐—发展”的关系,是对惠州多年来坚持走有鲜明惠州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的有力总结和全面深化。 本报记者郑国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