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投产,一个新兴的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正在大亚湾迅速崛起!
总投资近200亿元的中国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依托两大龙头项目,全球知名中下游石化企业纷纷进驻大亚湾石化区。它们与中海壳牌一起,如同一个巨大的“助推器”推动着大亚湾实现新的飞跃。
石化区落户项目有15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5家,总投资逾730亿元人民币
自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2002年11月动工以来,巨大的“壳牌效应”就开始逐步显露。以中海壳牌为核心,半径200公里的区域将受到直接的产业辐射。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周边,来自日本、法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10多家石化公司的一些相关下游配套项目已经尾随而至锁定惠州。
“对普利司通来说,投资惠州除地理和自然环境的优势外,还有接近市场和原材料的优势,加上惠州各级领导的热忱和务实作风,双方合作空间广阔。”普利司通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水落庄司在来惠考察时曾这样说。自2002年起,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橡胶制造商日本普利司通公司高层就以一年多次的频密程度到惠州考察,通过双方的多轮洽谈,普利司通大轮胎、合成橡胶等几个石化中下游项目先后锁定惠州,落户在大亚湾石化区的合成橡胶项目的进展也相当顺利。
据悉,在“壳牌效应”影响下,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在谈在建的石化项目有26个,总投资逾810亿元人民币,其中已落户的石化项目有15个,超亿元的项目有14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5家,总投资逾730亿元人民币。
去年12月15日,中国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率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在与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一墙之隔的西边拓开了约2.37平方公里的土地动工建设。记者从大亚湾石化区产业办获悉,除普利司通合成橡胶项目,石化区新落户的还有4个石化中下游项目:台湾李长荣公司投资的丁苯热塑性弹性体(SBS)项目、台湾和桐投资的表面活性剂项目、湖南凯美特气体投资的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和中海油基地投资的三剂项目。
到2010年,大亚湾区可以实现12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和5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
据专家初步预测,未来5年内,大亚湾石化区将会吸纳600亿元的直接投资,加上已经投入的资金,大亚湾石化区的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吸纳如此大的投入,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集中投资,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是少见的,在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按照统计部门的测算,到2010年,大亚湾区可以实现12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和5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真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这意味着,大亚湾石化区的建设不但可以缓解广东省化工原料40%靠进口的局面,而且将成为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亚湾区管委会主任邓木林描绘了这样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大亚湾将建设成为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和汽车工业、旅游业、港口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滨海石化新城区;成为大工业与滨海旅游并重、繁荣经济与优化环境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港湾。”
对广大惠州人来说,随着大亚湾石化基地的崛起,不久的将来,将惠州大亚湾打造成类似美国休斯敦、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级石化城不再是不可触摸的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会在项目场地的最高处欣赏到一座现代化的世界级滨海石化新城。”两年前,壳牌集团董事长马博德来惠州考察时充满豪气地说。 本报记者冷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