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大项目精神助推石化新城崛起
 
发表时间:2006-03-31 10:20:25  来源:
 
    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一次性利用外资最大的合资项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43.5亿美元,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惠州大亚湾畔。该项目从1988年作出项目发起,到2006年春天建成投产,历时18年。这一项目的成功落户,奠定了大亚湾在惠州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格局,极大地提升了惠州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还带动了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广东工业实现由轻型向适度重型化的历史性转变。大项目成为大亚湾区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石化新城强有力的助推器。

    “大项目精神”在创业实践中铸就而成

    伟大的实践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大项目从项目发起到建成投产这整整18年里,我市历届领导和人民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的责任感,以振兴大亚湾乃至惠州经济为己任,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展示了非凡的胆略和才智,铸就了“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坚韧不拔、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大项目精神”,用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睿智谱写了一曲促进大亚湾奋起的壮丽诗篇。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十一五”规划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翻开新的一页。结合国家和省、市的发展规划,大亚湾区提出了依托大项目,发挥聚合效应,5年打基础、10年上规模、1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思路。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力弘扬“大项目精神”,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共建“石化新城,绿色港湾”的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营造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共同创造大亚湾新的辉煌。

    “大项目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大项目精神”就是一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勇创伟业的精神;就是一种敢于竞争、锲而不舍、永不言退、永创一流的精神;就是一种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就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自觉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大项目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具体来说,“大项目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从上世纪80年代惠州提出“打基础,办实业”发展思路,到把大亚湾规划为发展临海石化产业的经济区,确立“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和“突破港口区、开发中心区、创办工业区”的近期发展战略。整个过程,是一部改革的历史,更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改革创新吸引了大项目落户,促进了大项目建设,确保了大项目成功。

    抢抓机遇的进取精神。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周边城市迅猛发展的态势,当时的惠阳地委、行署的领导积极思考如何发展全区经济的问题。当偶然得知壳牌公司正在山东寻找地方建设大型炼油厂后,地区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在极短的时间内,成立专门的项目争取工作小组,并在一个月时间内,写出了大亚湾地区长达100万字的详细资料。此后又坚持追踪跟进,精心筹划,周密部署,最终赢得壳牌高层的信任和中方股东的支持。这充分展现出历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抓好机遇,全力以赴争取胜利的进取精神。

    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大项目从项目发起到建成投产的18年间,经受了国内经济治理整顿与宏观调控的两次严峻考验,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熊猫汽车项目流产,加之石化项目谈判尘埃未定,引发社会上悲观思想。但惠州的决策者没有动摇,大亚湾的干部群众信念始终不曾动摇,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争取大项目早日定址落户。大项目从最初选址到最终落户大亚湾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大项目落实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在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所在地的村民迁移,以确保大项目如期动工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从2000年底开始,2002年2月圆满完成,4.27平方公里的项目用地提前一个月交付使用。广大干部群众通力合作,无私奉献,奏响了干部群众精诚合作、乐于奉献的历史强音,谱写了一曲大亚湾人民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颂歌。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共享大项目落户带来的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和项目投资方,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实施搬迁村民的“健康、安全、环保和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积极实施“屋顶菜园”计划,解决搬迁村民“吃菜难”问题;投巨资建成三个搬迁村的健身休闲公园,等等。这些举措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和实践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宗旨意识。

    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从大项目选址来说,是经过无数次往返于上万公里的中国海岸线,几经筛选、论证,最终把厂址选择在大亚湾;从整个谈判过程来说,本着精诚合作的原则,着眼国家大局和利益,历时12载,签订建设合同累计200多个;严格遵循国际环保标准,投资1.7亿美元用于污染治理,创造出史无前例的“珊瑚搬家”和“鸟窝事件”等环保佳话。从大项目本身来说,它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石化项目之一,其联合化工厂主要生产装置和专利技术在世界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普遍赞誉,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为大亚湾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和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大项目精神”转化为实践的强大动力,推动石化新城崛起

    “大项目精神”是促进石化新城崛起和惠州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对于惠州特别是大亚湾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把惠州建设成为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我们要大力弘扬“大项目精神”,把它转化为推动大亚湾区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助推石化新城崛起的强大动力。

    大力倡导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跨越式发展。未来的3到5年是大亚湾发展极其关键的时期,关系到能否将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中下游项目最大限度留在惠州的大局,也关系到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能否建成的大局。面对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高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协调发展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推动大亚湾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自觉强化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和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与外界打交道、求合作、共发展。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突出跨越式发展主题,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牢牢牵住发展的“牛鼻子”,在推进大项目建设、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以及招商选资、引进项目、产业规划等方面强力突破,促进大亚湾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继续发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为石化新城建设凝聚发展动力。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大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投资近200亿元的中国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以及惠州LNG电厂、华德油库项目也相继落户建设,石化新城的雏形已经呈现。但这离建成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还有一定的距离,还要继续发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新思路,创造新办法,实现事业的新突破。要激发人们敢于创业,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和发展动力,全身心投入到石化新城的建设中。

    把集体主义精神转化为创业创新创优的自觉行动,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舍得眼前利,换来百年兴。项目所在地村民搬迁、引水工程等无不渗透着服从大局、精诚合作、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要把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转化为创业创新创优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服从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形成加快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发展中创造更加优秀的业绩。大项目的落户直接加快了大亚湾乃至惠州的国际化进程,地区城市化水平在急速提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精神,要确立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制定高标准的战略规划,高质量地抓好工作落实。要进一步优化招商选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石化产业聚合效应,最大限度地引进附加值高、财税贡献大、能耗低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大项目。要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作好知识和技术上的充分准备,努力把大亚湾区建成具有最优良投资环境、最完善基础设施和最高效行政服务的国家级开发区。

    (本文为2005年度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为05YL-02)的阶段性成果。此稿为摘编。执笔:黄水祥 廖巍)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