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见!”2005年12月20日,棕榈岛高尔夫度假村,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项目建设部服务经理鲁特曼及太太Els依依不舍地向前来送别的市委常委、大亚湾区委书记李秀峰告别,当Els情不自禁地拥抱着李秀峰时,她泪流满面。
在建设工地,黑眼睛的蓝眼睛的灰眼睛的专家和工人们日夜奋战,施工高峰期人数达25000人
那一幕,如一幅美丽的画,印在建设者的心底,定格在中海壳牌项目建设史上。
2002年11月1日,中海壳牌项目全面动工,进入最为关键的3年建设期。欣喜之余,人们不约而同地探寻:具有如此规模、如此世界领先技术的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工吗?
“中海壳牌项目一定能如期建成投产!”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建设者们为了一个全球瞩目的项目,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
11套主要生产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及物流设施,4000多台(套)主要设备,38000台(套)仪器仪表,近2万根桩柱,6.8万吨钢结构,1400公里主要管线,5300公里电气仪表电缆,40公里场区道路等与项目相配套的设施……随着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设计采办工作在北京、武汉、横滨、吉隆坡、马德里、米兰和雷丁等全球7个设计中心同时进行。
在项目建设场地,熟悉的,陌生的,黑发的,黄发的,蓝眼睛的,灰眼睛的专家、工程师和建筑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奋战着,施工高峰期人数达25000人。这些讲着不同语言的建设者们,以精诚的合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推动项目主体工程每一环节都按计划进行着。当他们背起行囊告别这片奋斗了3年的土地,他们平静地说,能与这样一个大项目共同成长,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自豪。
有这种经历和自豪的还有她们,中海壳牌公司员工家属。几年来,有10多名太太分别在大亚湾兴汉小学、黄鱼涌小学和惠阳实验小学义务教英语。她们说:“这个中外合资的大项目让我们来到了惠州大亚湾这块中国南海之滨的陌生土地,感受到了这块土地的美丽、宽容和亲切。面对这块土地上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觉得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就是把所擅长的语言传授给孩子,开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窗口。”
从项目签约,合作各方心系大项目,不顾往返于惠州、北京和英荷之间的,共同推进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建设
助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的不只是他们。从项目签约,合作各方心系大项目,不顾往返于惠州、北京和英荷之间的,共同推进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壳牌集团罗贺利、马博德等几任董事长多次来我市访问。特别是马博德,鉴于对中海壳牌项目的高度重视,上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国,并把惠州作为他中国之行的第一站。英荷壳牌化工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层也一次次来到我市,赴大亚湾区实地察看,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承担着项目定义期工作及整个项目建设、生产、经营重任的项目合营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同样对项目配套工程倾注了心血。该公司总裁蓝仲凯、副总裁翟鸿兴等高层,不惜舍弃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和家人来到大亚湾,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而他们所期望的最好回报,便是共享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中海壳牌项目联合化工厂生产出合格产品。
他们的期望如愿以偿。2006年2月10日,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向全球宣布: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联合化工厂产出合格乙烯和丙烯。 本报记者曲 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