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抢救遇险人员136人
孟宏兵,27岁,惠州消防特勤中队副指导员。
惠州消防特勤中队2001年7月成立,是惠州惟一的一支消防特勤中队。
提起消防特勤部队,人们往往把我们同扑灭火灾联系在一起。灭火是我们的职责之一,但我们消防特勤队的任务不仅仅是灭火,处置急、难、险、重的特殊灾害事故都是我们的重任。具体讲,像处置化学危险品事故,洪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的抢险救援等等都是我们的职责范围。
去年9月2日,台风“杜鹃”呼啸而来,市区风力达到9级,阵风12级。我们特勤中队的官兵早已作好了誓死一搏的准备。当天晚上惠城区一民房倒塌,有人被压在房子里。我们中队立即向受灾地点奔去。台风刮倒的树木挡住了去路,我们费尽力气将它锯掉抬走。走了一段路,又一棵大树挡在面前,我们肩扛手抬,清除路障。等我们到了目的地,已经是筋疲力尽,但我们全然不顾,立即投入抢险战斗。当时风特大,一个战士差点被风吹到水沟里,大家急中生智,手拉手一步步移到倒塌屋子边,战士用手扒开倒塌的瓦砾,将埋在下面的两名婴儿救出。这次抗击台风的战斗中,我们17名官兵苦战一天一夜,救出被困人员8人。
今年3月28日凌晨2时15分我们接到报警,广惠高速公路115公里处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大货柜车与一辆重型平板车首尾相撞,平板车尾部深深插入货柜车驾驶室下方,货柜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并向下倾斜,上方的货物死死压住驾驶室顶部,有两人被困,浑身是血,其中一人不停呕吐,生命危在旦夕。交警立即组织卸货,我们的战士冒着被货物压伤的危险,爬入车内。驾驶室狭小只能一个人操作拆破工具,这工具足有15公斤多,我们的战士一点点撑,一块块割,硬是坚持了30分钟,才将驾驶室撑出足够空间,救出两名被困者。
处理这样的事故太多了,特勤中队成立两年多,我们参加各类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273次,抢救遇险人员136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财产损失约4800万元。今年“五一”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出警,最多的一天达5次,而且大部分是在子夜,往往是一夜没得睡觉。当消防特勤战士非常辛苦,非常危险,但我们无怨无悔。
三斗起火储油罐
李小军,24岁,惠州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特勤班班长,1996年入伍,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上特勤班班长,曾连续两年被省消防总队授予优秀班长称号。
特勤中队成立后,我就成为这个中队的一员。我今年24岁了,谈恋爱?想都不敢想。我们消防战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特别是作为班长,每一次抢险都要冲在前头,哪顾得上恋爱。
我们消防部队就是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扑灭一场大火下来,除了牙齿,全身都是黑的,吐口痰都是黑的。我在消防部队已经8年了,参加多少抢险救援记不清了。不管有没有伤,也不管是在睡梦中还是抢险刚回来,只要一声命令,我们就立即出发,投入战斗。我们当兵的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2003年7月4日,惠城区小金口大树理村一家私营化工厂生产车间内200立方米的立式储油罐着火,周围堆积有大量易燃油品和半成品储油罐,邻近生产车间有3个800立方米的卧式煤油罐,当时整个生产车间温度极高,火势已经有蔓延的趋势,情况十分危急。
到达现场我和另外5名官兵立即冲了进去,哇!里面温度太高了,烤得人受不了,我们全然不顾,一面用水枪降温,一面排除故障。由于温度太高,可燃气体无法排出,突然“嘭”的一声,油罐出现局部爆燃。当时整个车间一片火海,大家迅速撤离,我的头发烧焦了,右手、右脸烫掉一层皮。险情就是命令,指挥员立即发动第二次冲锋,油罐再次局部爆燃,我们只好再次撤出,在这危急时刻,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拆除车间屋顶,与火魔进行第三次拼斗……
抢运起火煤气瓶
胡伟忠,惠州消防特勤中队战士,19岁,去年3月从花都教导大队新兵连分配到惠州消防特勤中队,经过一年的锻炼,他成了一名消防司机。
我们的中队就像一个大家庭,首长和战友都像亲人一样。他们经常教育我们,消防特勤工作都是打硬仗,胜败的关键在技术,特勤战士必须练就一身好本领。
练好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需要啊,每一天都要有临战意识,再苦再累也要练。比如开车,全市区域的电话号码头几位数、大小街道、公路都要记得一清二楚。一有警报,白天45秒、夜间1分钟车要出库,选准最短的路线,最快速度到达现场。
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6点钟,晚饭刚刚盛到碗里我们就接到命令:江北云山一家煤气站的气瓶着火,必须马上扑救!我们把饭碗一丢,立即驱车前往。赶到现场一看,房间里有五六十个煤气瓶,10来个气瓶冒着火焰,瓶颈都已烧黑,房子已经着火,浓烟滚滚,煤气瓶一旦发生爆炸,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伤害,必须把它们立刻搬出去处理!
指挥员下达抢运煤气瓶的命令,我与另外4名战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烧黑了的煤气瓶烫得我双手生疼,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一个、两个、三个......我们先将起火的煤气瓶运出,又搬运未着火的,五六十个煤气瓶安全转移后,我们又投入灭火的战斗。市消防支队增援部队赶来了,经过两小时的奋战,大火被扑灭了。
义务兵是两年,今年底我就要退伍了,说实话,我舍不得离开消防部队,舍不得离开这个家。
我的胆量练出来了
林培雄,20岁,惠州消防特勤中队一级士官,2001年11月到部队,2002年3月,由新兵连分配到惠州。
起初我到部队是想锻炼锻炼自己。2002年3月,我由新兵连分配到惠州,在特勤中队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到特别的温暖,现在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家。
我刚到惠州不到一个星期,市区南线客运站附近就发生了一起汽车爆炸事故,我随中队来到现场抢险,汽车里尸体烧得惨不忍睹,我连正眼看都不敢。可是战友们却不怕,他们把火扑灭后,把尸体小心翼翼地抬出来,放好,一切都是那样的从容。战友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也是个军人啊,于是,我硬着头皮抬出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一具尸体。
不久惠博沿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两个司机都压在驾驶室里,这一次我就不那么怕了,因为我个子比较高,把司机救出后,就主动把他们背上救护车。任务完成后,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成了一位真正的军人。 想不到的是,去年新兵集训,我又回到集训我的连队,不过这一次我当班长,是带兵。在新兵连的日子里,我把我的技术、经验、体会传给新来的战友,让他们同我一样,早日做一位真正的军人。工夫不负有心人,这次集训我荣立了三等功。
本报记者李光普 王剑桥采写、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