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单亲家庭不断增多。在世人的眼中,似乎单亲孩子更容易成为问题儿童,比如性格孤僻任性、丧失学习兴趣、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惯等等。但是,一些教育学家却认为,单亲家庭的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父亲或母亲教育得法,正确引导,单亲孩子也可以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心理健康,拥有一个撒满阳光的童年。
告诉孩子父母虽离异,但都永远爱自己的孩子
“妈妈,我今天跟爸爸和妹妹到罗浮山去玩了,爸爸还送了我一架飞机。”笔者正对在惠州税务部门工作的李女士进行采访时,她上初一的儿子彬彬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不断地扬着手中的一架飞机模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也许会以为李女士有一个恩爱的家庭。其实李女士和她丈夫已离婚3年多了。
说起丈夫韦刚,李女士是又气又恨。她们是大学同学,1990年毕业后双双来到惠州工作,她在税务部门上班,韦刚在一大型国有企业做技术员。第二年,他们就结婚了,不久儿子彬彬也出生了,李女士是属于传统型女性,孩子出生后她就把一门心思放在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上。几年的拼搏后,韦刚也从当初的一个普通技术员被提拔为生产主管。事业有成,且正当壮年,成熟稳健的韦刚甚得女孩子的青睐。当外面关于他与其单位销售部一女大学生打得火热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李女士还蒙在鼓里。可是,有好几次韦刚冲凉时,李女士帮他接听电话,对方一听到她的声音立即就把电话挂了,而且有一段时间韦刚总是借口说要加班而深夜不归。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李女士意识到韦刚可能有什么事瞒着她。有一天晚饭时,李女士把心中的疑问向韦刚提出来,刚开始他还一口否认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后来经不起李女士再三追问,他才承认在外面有了女人。虽然多少有点心理准备,但是从丈夫口里亲自说出这样的事,李女士一时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她明白这是事实后,心里十分恼火,心想自己要上班,还要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为你解决后顾之忧,你却在外面风花雪月,也太不像话了。李女士越想越气,一下把桌子掀翻,与他大吵了一顿,当时他们的儿子彬彬才10岁,刚上四年级,吓得躲在角落里大哭起来。
此后他们一见面说不上两句话就吵架,这样吵吵闹闹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那时侯彬彬明显消瘦了,性格也变得很孤僻,不爱理人,回到家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一天他的班主任来家访,告诉李女士说彬彬经常无故逃学,成绩也从上学期的前几名猛掉到倒数几名。此时李女士才认识到这样拖下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害了孩子。于是李女士和他丈夫平静地商量分手,以及分手后如何教育孩子的事,双方商定小孩跟随李女士,但是大家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责任,以后韦刚也要保持与孩子经常联系,让孩子不会因为他们的分手而失去父爱。
不久,他们一起跟孩子做了一次耐心的谈话,告诉他父母都很爱他,只是由于感情的原因两人无法再共同生活下去了。分手后,韦刚搬到麦地新买的房子住,因为大家还是在市区住,所以双休日时韦刚都会把彬彬接到他那里或者到外面去玩,不久韦刚也与那个女孩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这样彬彬更是经常跑过去逗妹妹玩,有时还在那里过夜。韦刚的第二个妻子可能是因为夺人之夫而心里有些内疚的缘故,对彬彬也视同己出,有时候两家人也会一起在外面吃顿饭。彬彬很快又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赶上去了。在李女士的心目中,韦刚也不是很坏的人,也算得上是个称职的父亲,她认为两人的分手她自己也有责任,因为孩子出生后都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减少了对丈夫的关心,虽然后来感情已经不再,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孩子。李女士认为,分手已成事实,双方就有责任把因为大人感情的破裂而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离婚了,但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关心爱护他。所以离婚后,无论孩子跟着那一方,都要让孩子与另一方接触交流,而且尽量创造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的机会,让孩子感受来自双方的爱。
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才能正确面对
黄女士是龙门县龙城镇人,12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那时她们的女儿琳琳才出生一个月,伤痛欲绝的黄女士料理完丈夫的后事,3个月后就把女儿寄养在娘家,只身一人离开龙门去东莞一鞋厂打工,但她坚持每月回来看望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父亲的概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懂事,尤其是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看到人家得到父母的宠爱、呵护,自然就会想到自己怎么只有妈妈而没有爸爸。黄女士说她记得琳琳4岁时有一次问她怎么不见爸爸时,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当时就哄她说爸爸去很远的地方做生意了,要很久才回来。此后每当琳琳问起这个问题时,她就以同样的说法回答她。在琳琳到了6岁将要上幼儿园时,黄女士就把真相告诉了孩子,因为她觉得孩子已开始懂事,再隐瞒下去只会增加她的不安,对大人失去信任,倒不如坦诚面对孩子,让她对家庭有个正确的认识。
琳琳现在龙门龙城镇第三小学上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都在90分以上,排在全班前列。黄女士说,女儿虽然从未享受过父爱,但是她外婆和舅舅他们都很疼爱她,从来都不歧视她,让她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琳琳外婆家不富裕,所以琳琳读书、生活费用都靠黄女士一个人支持。黄女士在外打工多年,但是因为经常来回奔波,花销也比较大,琳琳所在的学校没有规定一定要学生订校服和早餐,但黄女士却给琳琳订了校服和早餐,她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另外学校有什么课外活动,比如郊游、野炊等,黄女士都会鼓励琳琳报名参加,让她与同学们一起过群体生活。
为了孩子,黄女士一直没有再婚,因为她怕找个心地不好的丈夫会委屈了孩子。黄女士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介绍中外名人如何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求学的课外书籍给琳琳,潜移默化地教育她学会独立。采访快结束时,笔者问琳琳想不想妈妈找一个爸爸给她,琳琳重重地点了下头,毫不犹豫地说:“想”,美丽的眼睛流露出对父爱的无限向往,黄女士顿时泣不成声,她表示,孩子慢慢大了,以后自己会用心找一个能够接纳琳琳的丈夫。笔者又问琳琳她的成绩那么好是因为天生聪明,还是自己勤奋的缘故?琳琳用手理了理额上的头发,肯定地说是因为自己勤奋,读好书以后报答妈妈。
帮助孩子融入群体中,有助于其走出心理的阴霾
钱先生的女儿晓兰今年六月份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惠州市第一中学,令做父亲的他倍感欣慰,也令左邻右舍的孩子十分羡慕。说起女儿,钱先生由衷地说“懂事的晓兰总算没让我这既做爹又做妈的白操心”。
钱先生以前是惠州一家外资企业的市场拓展部经理,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三、四个月才回来一次是常有的事。他妻子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因为难耐寂寞,终于红杏出墙,与其单位的总经理助理发生了关系。过了很长时间钱先生才知道这件事,因为他妻子去意已决,所以他们采取协议离婚,好聚好散,女儿晓兰跟父亲。
离婚后他妻子与那个助理双双南下去深圳发展了,不久钱先生也请求单位领导调换了工作岗位,从此再也不用经常出差了,可以多一点时间照顾晓兰。那时侯晓兰才9岁,上小学三年级,是他们班的学习委员。晓兰曾经是一个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孩子,父母的离异在她心里埋下了很深的阴影。钱先生与他妻子离婚的那段时间,晓兰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长吁短叹,情绪很低落。钱先生趁一个星期天带晓兰去汤泉玩的机会,坦诚地向晓兰解释了他与她妈分手是由于感情破裂再也无法过下去了,但是他们一样关心爱护她。此后晓兰又变得开朗起来,可是好景不长,半个月不到晓兰又故态萌发,甚至对钱先生爱理不睬,还经常用怨恨的眼神看钱先生,令他好紧张。一天晚上,钱先生偶然在晓兰的日记本上发现她用红笔写着“为什么人家有妈妈,我却没有?”后面还打了3个大大的问号。钱先生本想找个时间和女儿谈谈心,可晓兰总是有意躲着他。于是他只好找住在同一大院的晓兰同学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不久前一次竞选班干部时,有一个女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晓兰没有妈妈了,令晓兰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钱先生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随即到晓兰的班主任家,跟他说明了情况,并请他在适当的时候跟同学们讲清道理,消除对晓兰带来的不利影响。
没多久,在一次全班同学郊游活动时,晓兰的班主任就婚姻打了个精彩的比喻,他说两个人结婚就好像是两条铁路在火车站汇到了一起,如果方向一致的话,它们会一直结伴走下去,若是方向不同,它们只好分开各走各的,那么这个时候也就是离婚了。因为大家的方向、志趣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离婚是很正常的事,以后他们遇到志趣相投的异性还可以再婚。因此有的同学的父母离婚了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但是她因为父母离婚而缺少了父爱或母爱,大家不应该嘲笑她,而是要多关心她,多跟她一起玩,让她不因此而感到孤独。不久,那个曾嘲笑晓兰的同学主动向晓兰道歉。现在,她们反而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其他同学也经常来她家一起做作业,玩游戏,晓兰也一扫过去的阴霾,恢复了以前活泼开朗的性格。
钱先生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她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孩子谈心,如果孩子躲避的话,也要想办法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疏导,或者请孩子的老师、其他长辈帮忙解决。 本报记者何万明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 黄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