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的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今年高考却考砸了,与重点大学无缘,从此便有些心灰意懒。这时,做家长的才意识到:高考前一味加压,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调适,未能制定适当的冲刺目标,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患。
据本市一位心理学专家介绍,现在大中学生中有20%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卫生问题。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从现实生活中看,造成孩子心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层层加压,让孩子心理问题越积越重;二是学校素质教育未跟上,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忽视心理方面的引导;三是社会上对心理卫生知识普及不够,一些人错误地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毛病,以“好”或“坏”给孩子定性,不能“对症下药”。
心理卫生非小事,关键在引导。因此,在社会上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做好为孩子排忧解惑工作,营造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必须从现在就认真做起。
|